什麼是焦慮症? 焦慮的面孔:識別日常生活中的焦慮症跡象

2023-11-30

什麼是焦慮症? 焦慮的面孔:識別日常生活中的焦慮症跡象

2023-11-30

什麼是焦慮症? 焦慮的面孔:識別日常生活中的焦慮症跡象

作者:圈圈心理   1335

你是否曾在工作中感到緊張有壓力,卻告訴自己只是「普通的疲憊」?是否有時候在遇到某件事情時,心跳會加速、無法集中注意力,卻認為那只是一種「緊張」?當不斷有人對你說「不要急,不要焦慮」時,你是否感到更加害怕與焦慮呢?


閱讀本篇文章,你會學會:

  1. 關於焦慮症定義?成因?類別?
  2. 焦慮症在日常中的症狀?

你是否曾在工作中感到緊張有壓力,卻告訴自己只是「普通的疲憊」?是否有時候在遇到某件事情時,心跳會加速、無法集中注意力,卻認為那只是一種「緊張」?當不斷有人對你說「不要急,不要焦慮」時,你是否感到更加害怕與焦慮呢?

這些微妙的感覺可能正是「焦慮」敲打我們內心的信號。很多人在經歷焦慮的當下,會覺得自己只是緊張的正常反應,並不明白自己當下的狀態到底是否為焦慮,甚至不知道這些情緒和身體反應背後的真正原因。

當焦慮來襲時,它往往讓你在面對決策時感到猶豫不決,甚至在平靜的時刻也感到莫名的擔憂。但最令人困擾的是,我們往往會因為這種感覺,讓自己失去了控制,莫名的感到慌張、無助。

因此,如何得知自己是否真的有「焦慮症候群」呢?在網路上有許多簡易的自我測驗,可以幫助你我認知自己的焦慮狀況,但在專業醫學診斷上有一定的標準,以下節錄重點提供參考:

焦慮症診斷標準

1、對於許多事件或活動(如工作或孩童學校表現)有過度焦慮和擔憂,且至少6個月內,有至少3項症狀(含)以上:

  • 坐立不安、感覺緊張或心情不定
  • 容易疲倦
  • 注意力不集中、腦筋一片空白
  • 易怒
  • 肌肉緊繃
  • 睡眠障礙(難以入睡、難以保持睡眠狀態,或睡眠品質不佳)

2、焦慮、擔憂或身體不適症狀已經嚴重到影響日常生活、人際關係、職業功能。

以上診斷參考《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第五版》(DSM-5)

而焦慮並非完全不好,適當的焦慮其實是正常應對壓力的生理機制,因此透過全面性的認識才能理解現在的焦慮是剛好,還是過了頭?透過本篇文章,我們將詳細分析焦慮症的存在、以及呈現在生活中的樣貌。

一、什麼是焦慮症?

焦慮其實就是一種普遍的人類情緒,每個人在生活中都可能經歷。像是在考試前、參加比賽時或面對未知的檢查或挑戰,這些情況下感到焦慮是十分正常的反應。而正常的焦慮可能伴隨著心跳加速、手抖,甚至胃痛等生理反應,但這些症狀通常會在事件結束後消失。

然而,對於患有焦慮症的人來說,情況則大不相同。他們可能會經歷持續且強烈的擔憂和恐懼,這些感覺不僅持久,甚至可能因為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物而被觸發,而且他們自己很難控制。

從旁觀者的角度看,這些強烈的情緒反應可能與實際面臨的緊張或危險程度不符,常常讓人不解,疑惑是否真的有那麼嚴重。但對於焦慮症患者而言,這些感受是非常真實且嚴重的。

焦慮症定義

焦慮症(英語:anxiety disorder),或稱焦急症、焦慮障礙,是明顯感覺焦慮和恐懼感的一種精神疾病焦慮是對未來事件的擔心,恐懼則是對當前事件的反應,這些感覺可能會導致身體出現如心跳過速和顫抖等症狀。

而常見的焦慮症有:廣泛性焦慮症、特異性恐懼症社交焦慮症分離焦慮症廣場恐懼症恐慌症選擇性緘默症。焦慮症會由造成症狀的原因來區分,人們往往有不止一種的焦慮症。(出自維基百科

焦慮症成因

焦慮症的成因目前還沒有完全被了解,目前一般認為,生活中的傷害或壓力經驗,可能會觸發某些本身就比較容易焦慮的族群,進而導致焦慮症的發生,另外遺傳也可能與焦慮症有關係。

在大腦中,杏仁核和海馬迴是處理壓力反應的兩個重要部位。杏仁核主要處理害怕和威脅的情緒,而海馬迴則與記憶有關,因此當人受到強大的壓力時,壓力產生的害怕與威脅感受,會刺激杏仁核,而海馬迴會負責將這個記憶儲存起來,這樣的機制雖能保護我們,但若是過度敏感時,則可能引發焦慮症,以下我們整理6種可能造成焦慮症的成因:

遺傳和生物因素

從遺傳學的角度來看,研究顯示,焦慮症在家族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遺傳傾向。這代表若家族中有人曾經患有焦慮症,其他家庭成員發展焦慮症的風險可能會增加。這些遺傳因素可能透過影響大腦中的化學物質平衡或神經系統的反應方式來表現出來。

此外,大腦中的某些運作過程,如神經傳遞物質的不平衡,也與焦慮症的發展相關。例如,血清素和去甲腎上腺素這類神經傳遞物質在調節情緒和壓力反應方面起著關鍵作用。當這些化學物質不平衡時,可能會導致人體過度反應於壓力源,從而增加焦慮的風險。

神經質特質

主要是因為特定的個性特質會影響一個人如何感受、處理和對待生活中的壓力和挑戰。特別是「神經質」這一特質,在心理學上被認為是與焦慮症發展密切相關的一個因素。具有高神經質的人傾向於經歷更多的負面情緒,例如悲傷、恐懼或憤怒,並且在面對壓力時更容易感到不安和擔憂。

這種個性特質導致的情緒反應模式,使得這些人在面對日常生活的挑戰時,更可能產生過度擔憂或恐懼的反應。這不僅影響他們的情緒狀態,而且還可能影響他們的行為和思考方式,從而增加了發展焦慮症的風險。

認知失調

在認知心理學中,「認知失調」指的是個人在思考和解釋訊息時出現的偏差或扭曲。當一個人有認知失調,他們可能會過度放大負面訊息或威脅,同時忽略或低估正面訊息或安全性。這樣的思考模式導致他們對現實中的壓力和挑戰產生過度擔憂和恐懼。

例如,某個人總是擔心著末日來臨,甚至對於小問題反應過度,認為它們將帶來嚴重後果。這種認知上的扭曲不僅增加了他們的焦慮程度,而且還可能影響他們的日常決策和行為。在這些情況下,焦慮不僅是對現實威脅的反應,而是對認知失調產生的虛構或誇大威脅的反應。

童年創傷經歷

在這個成長階段,每個人的心理和情緒結構尚處於發展階段,易受外界影響。當兒童經歷如虐待、忽視、家庭暴力或其他創傷性事件時,這些經歷可能會打破其安全感,並對個人的心理健康產生長期影響。這些創傷經歷不僅會在當下引發強烈的恐懼和焦慮感,而且還可能對孩子的世界觀和自我認知產生深遠的影響。

童年創傷可能導致孩子形成一種感覺,即世界是一個不可預測且充滿威脅的地方,使他們增加他們對未知事件,感到不安全和焦慮的可能性。此外,童年時期經歷的創傷還可能導致人發展出一些不健康的應對機制,如避免、壓抑情感或過度警覺,這些都是焦慮症的常見特徵。

環境模仿

因為人類在心理和行為發展上極大地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從小時候起,人就開始模仿他們的父母、家庭成員或其他重要成人的行為和反應方式。如果這些角色典範經常展現出焦慮或過度擔憂的行為,孩子很可能會學習並模仿這些行為,並合理地認為這是處理壓力和不確定性的正常方式。這種學習過程不僅限於家庭環境,同儕群體、學校環境,甚至是社群媒體也可能影響人對焦慮行為的模仿。

當這種模仿行為在人的心理發展中扎根,就可能導致長期的焦慮傾向,特別是當遇到壓力或挑戰時。

疾病或壓力等因素

當人們面臨疾病、癌症,尤其是長期或嚴重的健康問題時,這種身體狀況的不確定性和對未來的擔憂,可能會引發強烈的焦慮感。疾病本身以及與之相關的治療過程,往往伴隨著不斷的壓力和擔憂,從而觸發或加劇焦慮症狀。

同時,持續的壓力,無論是來自工作、家庭還是其他生活方面的壓力,都可能對人的心理健康造成負面影響,尤其是當無法有效控制或應對這些壓力與疾病時,往往會更加焦慮。

( 💡延伸閱讀:壓力是好是壞?測試你的壓力指數

上述的6種危險因子,雖可能是造成焦慮症的成因之一,但也並非只要有上述的狀況,就一定會產生焦慮症,而是指這些潛伏因素、引發因素及持續因素,共同形成焦慮症的複雜網絡。

焦慮症類別

焦慮症是一種以過度的擔憂和恐懼為特徵的精神疾病。根據心理學和精神醫學的分類,焦慮症可以分為以下幾種主要類別,每種都有其獨特的特徵和症狀:

廣泛性焦慮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GAD)

這種類型的焦慮症表現為持續且過度的擔憂,通常與日常生活的多個方面有關,如健康、工作、社交關係等。患者常感到無法控制這些擔憂,伴隨著身體症狀,如肌肉緊張、疲勞和睡眠障礙。

(延伸閱讀:認識廣泛性焦慮症-廣泛性焦慮症量表以及如何改善

恐慌症(Panic Disorder)

恐慌症的主要特徵是突發的、極端的恐慌發作,這些發作通常伴隨著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出汗、顫抖等身體症狀。患者可能因擔心再次發作,而避免參加可能引發發作的場合或活動。

社交焦慮症(Social Anxiety Disorder)

這種類型的焦慮症涉及對社交情境的強烈恐懼,特別是在被他人評價或注意的情境中。患者可能極度擔心尷尬、或害怕被貶低,從而避免社交活動或表現出顯著的不安和焦慮。

特定恐懼症(Specific Phobia)

這是一種對特定對象或情境的強烈恐懼和迴避行為,如對高處、動物、血液或飛行的恐懼。這些恐懼通常是不合理的,並且與實際的危險程度不成比例。

分離焦慮症(Separation anxiety disorder)

分離焦慮症主要表現為對與親密關係對象(如父母、配偶或其他親密家庭成員)分離的過度擔憂和恐懼。這種焦慮症通常與下列幾種行為或感受相關:

  • 過度擔心離開家或愛人會導致不幸或災難。
  • 強烈的擔心被愛人拋棄或失去愛人。
  • 拒絕或極度抗拒離開家或遠離親密關係的人。
  • 在預期即將與愛人分離時出現極度焦慮。
  • 夜間出現與分離有關的噩夢。

雖然分離焦慮症在兒童中更為常見,但它也可以影響青少年和成人。在成人中,這種焦慮症可能與過度的擔憂或對於與伴侶、家庭成員或其他親密人物分離的恐懼相關。

人類的情感反應非常複雜,焦慮症的各種類型反映了這種情感在不同情況下會有不同的症狀。此外,人的生理差異、心理經歷和環境因素也會影響焦慮症的表現方式,這也是為什麼改善焦慮症,需要有專業的人員和治療介入。

(延伸閱讀:兒童的心理發展階段,如何培養孩童健康之心理

二、焦慮症在日常中的症狀?

在臨床上,焦慮症的患者除了會有常見的焦慮相關症狀,他們還可能經歷各種身體上的不適,例如耳鳴、頭痛、暈眩、腸躁症、胃潰瘍、骨刺和肌膜炎等。這些身體症狀可能導致患者尋求多種專科的醫療幫助,比如復健科、腸胃科、神經科、心臟內科、家庭醫學科和耳鼻喉科。

然而,即使接受了治療,這些問題往往會反覆出現,或者在醫學檢查中未發現明顯異常。在這種情況下,醫生可能會告知患者,可能需要考慮這些症狀是否實際上是由焦慮症引起的,而有哪些實際的症狀呢?

生理症狀

焦慮症的生理症狀通常反映了身體對壓力的反應。這些包括身體發熱、出汗,尤其是在緊張或擔憂的時刻,呼吸可能變得困難,伴隨著心悸,這是因為焦慮時身體的「戰鬥或逃跑」反應被觸發。

而當焦慮症患者可能經歷發抖、過度換氣及肌肉緊繃,這些都是由於焦慮導致的,尤其是在長時間的焦慮狀態下。而患者同時也會出現睡眠障礙,如難以入睡或經常醒來,以及容易感到疲憊,也是焦慮症的典型生理反應。

心理症狀

在心理層面上,焦慮症患者經常感到緊張和不安。他們可能經常感到害怕或激動,尤其是在面對特定的「焦慮源」時,恐懼和擔心可能是持續的,並對日常的人際、工作等造成干擾,在這當中可能也會夾帶煩躁與易怒,同時還會伴隨著罪惡感或悲傷。這些心理症狀對患者的情緒狀態產生影響,也可能影響其行為和社交互動。

認知行為反應

在焦慮狀態下,焦慮者可能難以集中注意力,感覺腦中一片空白,有時也會失去現實感,或可能過分擔心別人對他們的看法,感覺自己受到周圍人的關注。這些認知和行為上的反應,可能導致焦慮者會不想出席某些社交活動或場合,進一步加劇了他們的孤立感和焦慮。

 

焦慮症症狀

生理症狀

身體發熱、出汗、呼吸困難、心悸、發抖、過度換氣、肌肉緊繃、睡眠障礙、容易疲憊等等。

心理症狀

緊張、不安、害怕、激動、恐懼、擔心、煩躁、易怒、罪惡感、悲傷等等。

認知行為反應

注意力渙散、思考混亂、腦中一片空白、失去現實感、覺得自己很傻、覺得別人都在注意你、不願意出門等等。

對於患有焦慮症的人來說,他們最關心的問題往往是如何有效地治療這種狀態。目前,治療焦慮症的主流方法是結合藥物治療和心理諮商。藥物治療主要是用來控制和緩解焦慮的症狀,而心理諮商則幫助患者處理與焦慮相關的思考和行為模式。

除此之外,其他的非藥物治療方式,如規律運動、冥想和瑜伽等,也被證明對緩解焦慮症有幫助,這些活動有助於放鬆身體,減少壓力,並提高個人的心理狀態。

至於焦慮症是否能夠完全康復,這與個人的生活方式和壓力管理方式密切相關。治療焦慮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首先需要控制病情,確保焦慮不會嚴重干擾日常生活。然後,更重要的是改變生活方式和減少壓力,配合醫師或心理師的建議,透過綜合治療方法,恢復自在輕鬆的人生。

🔍️想知道有哪些實際的正念方法,能在日常中改善焦慮症狀?請點選「從擔憂到安寧:5種日常正念技巧減少焦慮

【課程推薦】與焦慮共處 | 運用正念放鬆技巧翻轉焦慮(優惠價490元,原價890元)

 

焦慮不可怕,重要的是,你要了解自己的焦慮來源,找出消除它或是將它轉化為力量的關鍵與方法!心理師將帶領你認識自己的情緒和身體狀態,並學習運用正念體驗、放鬆和呼吸技巧,來調適情緒和放鬆身心。

 

加入圈圈好友

你可能還會想看

其他文章推薦

性騷擾者的心理在想什麼?

#MeToo 事件爭相報導,相信在這週的新聞媒體版面上,能夠感受到...

線上心理諮詢好處與解析,幫你找到「對的」線上心理諮詢平台 : 那些沒說出口的情緒,是阻礙你感受幸福的主因

線上心理諮詢好處與解析,幫你找到「對的」線上心理諮詢平台 :...

目標設定實務指南:專家教你10大目標設定基本原則

你是否經常覺得設定目標是一項艱難的任務?是否時常感到即使努力...

身邊有遇到「怪怪的人」嗎?你所要認識的思覺失調症

你是否曾在住家、工作附近或是大馬路旁,看到一些感覺怪怪的人?...

面對內在的迷茫的時候怎麼辦 ? 主動出擊與自我合作!

面對『迷茫』你的感覺是什麼呢? 其實在迷茫的時候,是來自「...

情緒管理5步驟 : 改善情緒壓力,從認識自我情緒開始

在這個快節奏的世界中,我們常常被情緒的波動所影響和左右。有時...

探索更多文章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