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毒品藥物的使用迷思,身為藥癮者家屬的心理壓力

2023-09-06

解析毒品藥物的使用迷思,身為藥癮者家屬的心理壓力

2023-09-06

解析毒品藥物的使用迷思,身為藥癮者家屬的心理壓力

作者: 圈圈   5010

當家中有一位家人陷入藥癮時,家裡的每個人都可能因此受傷了。一開始家人們可能努力以溫和、協商的方式勸導,但日復一日發現這樣的溝通根本沒用,只好威脅、利誘,但卻換來更多的相應不理與失望,問題越來越嚴重,家裡的一切被「他」弄的亂七八糟。面對家中的藥癮者,只剩下憤怒,在絕望到想要放棄的剎那,卻又無法真的放手,心底總有個微弱的聲音在問自己,到底該怎麼做?到底要怎麼幫助他?為什麼是我們家?我們該怎麼辦?


閱讀這篇文章你會學到...

  1. 常見迷失:親友有碰過毒卻沒事,所以毒品對人沒有影響嗎? 
  2. 如果為什麼毒品這麼不好,為什麼還是有人要碰? 
  3. 家屬的自我觀照?如何調適心理狀態? 

 

當家中有一位家人陷入藥癮時,家裡的每個人都可能因此受傷了。一開始家人們可能努力以溫和、協商的方式勸導,但日復一日發現這樣的溝通根本沒用,只好威脅、利誘,但卻換來更多的相應不理與失望,問題越來越嚴重,家裡的一切被「他」弄的亂七八糟。面對家中的藥癮者,只剩下憤怒,在絕望到想要放棄的剎那,卻又無法真的放手,心底總有個微弱的聲音在問自己,到底該怎麼做?到底要怎麼幫助他?為什麼是我們家?我們該怎麼辦?

在如此兩難的掙扎中,你和你的家人已經付上夠多的代價,來協助受苦的家人遠離毒品,但是你與家人仍也有可能因而變得更加脆弱或者無助,也需要得到該有的鼓勵與支持,來找到健康的方式來戰勝藥癮疾病的負面影響。在本篇文章中讓我們陪著你把目光轉回自己身上,好好的調適自己的心理狀態,使自己有更強壯的能力能保護你所愛的家。

(👉️延伸閱讀:更生人的社會復歸,重返社會的心理調適

一、常見迷失:親友有碰過毒卻沒事,所以毒品對人沒有影響嗎?

當觀察家裡的施用毒品的家人時,我想第一個懷疑或困惑其實就是「明明毒品就不好,他幹嘛還要碰?」、「他說只是好奇,又沒有什麼影響,但是真的是這樣嗎?」這會是許多家屬常出現的困惑。

其實,毒品並非對人沒有影響,而是因為我們生活中不常有機會接觸,再加上毒品的種類多元,每位吸毒者對毒品的反應也都不同,因此我們會以為沒有影響,以下我們整理3個常見的迷思:

(一)毒品對人沒有影響?

事實上,幾乎所有的毒品都對人體和心理健康產生影響,不同的毒品有不同的作用機制,但它們通常會影響大腦、身體和行為,基本上所有的毒品皆會導致心理依賴和成癮,使人難以戒除,甚至還會出現對身體造成嚴重損害,包括心臟、肺、肝臟等器官,長久下來也可能因為吸食毒品而造成猝死或死亡,因此,毒品的影響是長遠的,甚至對我們的健康是不可逆。就像有些吸煙的人,會覺得自己沒有肺部的問題,就覺得對自己還好沒影響。而當事人彷彿只是在影響還未明顯發生時,等著那一天到來。

(二)毒品對大腦有影響嗎?

毒品對人最大的影響,在於會改變大腦中的神經傳遞物質,干擾正常的神經功能,而影響大腦會導致一系列的問題,包括情緒波動、思考和記憶問題、焦慮、憂鬱等。甚至有些對損害大腦結構甚鉅,對未來生活的思考和行為產生持久影響。

(三)大麻是天然的,所以很安全?

相信你有聽過,有些人在國外吸食大麻,表示就像抽菸一樣,對人體沒有像毒品危害那樣大,而且是天然的,不應該被限制。

然而,儘管大麻是一種天然植物,在其他國家合法化,但這不代表它是安全的。大麻中含有一種稱為THC(四氫大麻酚)的活性成分,它具有精神活性效果,長期或過量使用大麻可能導致記憶和學習困難、心理健康問題(如焦慮和憂鬱)等。此外,大麻的強度可以因品種和種植方式的不同而有很大差異,某些品種的THC含量非常高,使用上會有一定成癮的風險,使其更具風險性。

這些常出現的疑惑或迷思,可能都是因為我們對毒品的知識不足或誤解,我們需要意識到,毒品問題是一個極為複雜的領域,各種不同類型的毒品對人體和心理健康都有不同的影響。

二、如果毒品這麼不好,為什麼還是有人要碰?

這應該是我們最常詢問對方與自己的問題?到底是哪裡出了錯?為什麼明明知道毒品不好,還是要去觸碰?我們常常試圖去找尋原因,但就在這些問號中卻無限循環沒有最根本的答案。

其實,接觸到毒品是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可能是由於心理壓力、為了融入朋友圈、為了證明自己,或是對毒品的認知不夠而導致的,也有些人出自於好奇心,認為自己有能力「可以控制」,因此嘗試了一次毒品後就無法脫身,當施用毒品後,這些人會感受到逃避痛苦或感到更輕鬆,因此漸漸的成癮。

我們整理5點可能施用毒品的原因:

(一)壓力和情緒困擾:

從家庭開始到職場的壓力、焦慮、憂鬱等情緒困擾,都可能驅使人尋求毒品來緩解這些問題,而毒品的使用能帶來暫時性脫離壓力的感覺,使得藥癮者可能因而成癮。

(二)社交和團體影響:

藥癮者可能因社交圈、同事、朋友的影響而開始使用毒品,無論是要證明自己,或是想融入團體,他們可能一時忽略的毒品對他們而言的傷害,而因為「面子原因」初次接觸毒品。

(三)遺傳生物學因素:

研究證明,有些基因結構可能使人們對毒品上癮的風險更高,生物學因素也可能導致一些人更容易對藥物產生依賴。

(四)滿足自身好奇心:

許多人因為對毒品的認知不夠,因此可能出於好奇或探索的目的誤吃毒品或使用毒品,在這樣的驅使下反而被毒癮牽制,無法解脫。

(五)疾病的藥物濫用:

某些人可能因慢性疼痛或其他醫療需求而開始使用處方藥物,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可能在尋找更便宜或有更有療效的藥物,因而碰上濫用藥物,最終變成毒品的使用者。

 

以上的5種原因可能導致他們成為藥癮者,而身為家屬的我們其實無法真正去探究是哪一個原因造成他們去吸食的,但他們成癮已是事實。我們常問為什麼要用,那從認知行為治療觀點來看,可以試著了解是什麼樣的原因維持他們持續使用藥物和毒品:

 

對施用毒品的人來說,因為使用有上述這些前置的事件,導致他會認為繼續施用毒品是能夠帶來一些對他「有益」的結果,例如:因為施用毒品藥物後,讓他不僅能逃離現實的情緒壓力,還能獲得朋友認同,同時不用和身體的戒斷症狀對抗,這些都會讓他繼續維持用藥。

同時因為身為家人我們可能一下子不知道如何反應,而不當的指責也可能造成關係負面循環,進而影響他們持續用藥,如下圖:

 

 

上述的種種原因,導致這些物質成癮者無法自主性的從中解脫,縱使他們明明知道施用毒品是不對的,但這在他們的世界中是唯一解決問題的方式。

 

(👉️延伸閱讀:認識童年創傷,關於童年創傷的後遺症

 

三、家屬的自我觀照?如何調適心理狀態? 

(一)藥癮者家屬可能會面對的挑戰與壓力?

因為覆蓋上的家人這層關係,使得藥癮者家屬們也無法置身事外,面對正處在吸食毒品或是勒戒的藥癮者,其實家屬的壓力反而更大,他們會有許多內外在的壓力:

 

自我愧疚:

家屬可能感到自己對藥癮者的問題負有責任,認為他們未能阻止或幫助他們,甚至可能因為過往錯誤的傷害,導致給藥癮者留下創傷,例如,一位家長可能會自責,認為自己平常工作太忙、疏於照顧,導致孩子教到壞朋友,所以才會碰到毒品。

焦慮和恐懼:

從發現施用毒品到最後勒戒的過程中,家屬可能會時常處在擔憂中,擔心家人會不會再接觸那些「帶壞」他的朋友,要如何防範風險ㄞ,更恐懼他們是否會再度成癮,這些都會使藥癮者家屬過得很心驚膽顫。

(👉️延伸閱讀:認識廣泛性焦慮症-廣泛性焦慮症量表以及如何改善

憤怒和挫敗感:

對於藥癮者的反覆施用毒品或許多的謊言,可能感到憤怒和挫敗感,常見家屬的無奈如「他總是說一定會戒掉,這麼多年了,戒了又吸、吸了又戒,我們已經完全放棄他了」。

心理疲憊感:

家屬可能不斷期望藥癮者的改變,但卻屢次失望,可能會說「他吸毒,我們全家都受害,我們可以不要理他嗎?這麼多年了,家人還要繼續為他付出多久?難道我們受的罪還不夠多嗎? 」這些長期累積下來的無奈壓力,會造成難以消除的心理疲憊感,甚至導致情感疲乏和精神疲憊。

社會污名和標籤化:

家屬可能會遭受親朋好友的指責與論斷,被扣上一些污名化的標籤,這可能讓他們感到羞愧和社交壓力,盡可能保持低調。

經濟困難:

藥癮者家屬可能為了買毒,不斷的向家人欺騙錢財或是協助他們脫離買毒品的負債,在經濟上可能面臨透支,甚至也有可能要去向他人借貸,造成家屬更加負面的壓力與情緒。

頻繁的家庭衝突:

家庭成員間可能因如何應對藥癮者而產生分歧,導致家庭關係的緊張和矛盾,最常見的像是疑惑是否要給再次說謊成性和成癮的家人再一次的機會,使真正想幫助藥癮者的家人無能為力。

身心疾病問題:

在這麼煎熬的階段中,家屬可能經歷焦慮、憂鬱、壓力和睡眠問題等心理健康問題,這些問題可能都是因為長期處在痛苦無助的壓力下,沒有立即調整或釋放而造成的,也因為藥癮的問題並非短時間內能解決,因此往往也對家屬造成巨大的負擔。

(👉️延伸閱讀:失眠怎麼辦?看看心理師怎麼說

以上8點分別是藥癮者家屬可能會面對的內外在壓力與挑戰,在這些情況中,我們若沒有留意到自身的身心狀況,我們很容易也會因為無法負荷而病倒累垮。因此身為家屬的你有必要覺察自己的身心狀況:

(二)家屬自我關照的技巧與方法:

 

 

  • 尋找支持系統:

找尋身旁能夠信任與支持你的親朋好友,不要因為對方陷入長期的負面憂鬱中,乃是要更多的參與社交、運動或旅行,來支持你的心情保持平衡。

  • 設定健康界限:

為自己設定健康的界限,以保護自己的身心健康,同時如果你的親人要求你提供金錢以購買毒品,記得學會堅決地說「不」,而不是陷入支持他們的行為,若有人身的安全也要保護自己,或盡快報警。

  • 請求專業支持:

尋求專業心理健康支持可以幫助您處理與藥癮家庭成員有關的情感困擾和壓力,可以找心理師、醫師、護理師、社工師等,這些專業心理健康專業人員,能協助你應對情感挑戰。培養自己的興趣和愛好。

💡如果你現在正處於一個快要崩潰的邊緣,面對家中的吸毒者不知道該怎麼相處,內心的情緒已快將自己壓垮,你可以透過與專業心理師、社工師的談話,即時解決問題,進入「圈圈心理遠距諮商平台」只要完成簡單5步驟,即可預約。

  • 保持身心平衡:

我們常常會因為對方把自己搞得很累,甚至憤怒與沮喪交雜,因此學習如何處理情感,避免沉浸於憂慮、憤怒或自責之中是很重要的,可以嘗試冥想、瑜伽、深呼吸或寫日記,以幫助管理情感。

  • 學習相關知識:

學習關於藥癮的知識,以更好地理解親人的處境,同時也了解身為家屬要怎麼協助他們進行勒戒或進行康復,可以透過閱讀書籍、上網找相關的文章或參加家屬支持團體都是很好的方式。

在這個長期抗戰的過程中,也要記得好好的保護自己,若是家人已經變得更加嚴重,記得要盡快協助就醫,或是詢問相關的網絡單位來尋求協助(全台灣的衛生局都設有毒品危害防治中心,能為你及時提供專業的諮詢)。

沒有人願意希望家中發生這樣的事情,而當我們與他們應對時,時常消耗自己不少心力,與其不斷的與他們對立,我們能做的是將自己照顧好,在他還沒有急迫性的危險發生時,做好我們能盡的角色,不過度自責,而當真的對方需要我們時,我們能夠也能維持好的狀態,給予支持,與等待對方回到那個我們熟悉的家人樣子。

 

👉️面對毒品的氾濫你不知道如何因應嗎? 或許你可能曾遇到週邊的朋友或親人也正面臨到這樣的議題,在第一時間你甚至不知道如何看待,我們推薦▶線上課程【生活難言之癮 | 毒品藥物與我的距離】特價490元(原價890元)讓你能更多認識與防範,才能及早保護我們的孩子、家人及朋友。

📣了解更多身、心、腦三個層面如何影響你的情緒與心理健康,透過線上課程解決你日常的生理與心理問題,找回內心原本的自癒力進而達到情緒管理。

免費兌換線上課程 影響你一生的家庭四模式 | 認識原生家庭的束縛

你可能還會想看

其他文章推薦

無聲的呼救:探討性騷擾與性侵受害者的心理世界

在我們的生活中,雖然性侵害與性騷擾已經有比以往更積極的防治宣...

情緒表達的兩大模式:你是熱炒鍋還是悶燒鍋?

文章探討了兩種典型的情緒表達模式:熱炒鍋情緒(快速爆發,易引...

夫妻相處之道 : 找到夫妻關係的溝通相處秘訣,讓夫妻相處不再困難

夫妻相處之道 : 找到夫妻關係的溝通相處秘訣,讓夫妻相處不再困...

心理治療取向差異解析:精神分析治療取向 VS 認知行為治療取向

當面對情緒困擾時,許多人會感到迷茫,不知道該選擇哪種心理治療...

一次看懂何謂藝術治療(Art Therapy)?藝術治療只是畫畫嗎?

由於人們對自我心理健康議題的關注日益增加,越來越多人尋求多元...

長者常見的心理疾病 ? 專業心理師為你解答

不知道當你在照顧家中長輩時,是否開始注意到他們的一些變化:或...

探索更多文章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