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童年創傷,關於童年創傷的後遺症

2023-08-19

認識童年創傷,關於童年創傷的後遺症

2023-08-19

認識童年創傷,關於童年創傷的後遺症

作者: 圈圈   8084

每個人的童年都是一段成長的旅程,但有些人在這段旅程中可能經歷了難以磨滅的創傷,它們可能源自我們的父母、親戚、兄弟姐妹等親人或是成長過程中受學校師長、同學等環境的壓力和困境,就算只是一點點的傷害,都可能在我們任何人的生命中留下深遠及不可抹滅的影響。


閱讀這篇文章你會學到...

  1. 童年創傷自我測試
  2. 認識童年創傷的定義與影響? 
  3. 童年創傷的後遺症有哪些?
  4. 處理童年創傷的有哪些方法?

 

每個人的童年都是一段成長的旅程,但有些人在這段旅程中可能經歷了難以磨滅的創傷,它們可能源自我們的父母、親戚、兄弟姐妹等親人或是成長過程中受學校師長、同學等環境的壓力和困境,就算只是一點點的傷害,都可能在我們任何人的生命中留下深遠及不可抹滅的影響。

 

這些封存在我們內心底層的創傷總是無法輕易言語,因為當提到時這些創傷時常常使你感到孤獨與害怕,你可能也不敢將這些痛苦告訴他人,甚至害怕被誤解或再次傷害,使自己不斷陷入焦慮、憂鬱、躁鬱等情緒障礙,同時有些童年創傷者還會有自殺意念與企圖的行為,或是出現反社會人格的思維。

 

因此,我們需要正視自己現在的心理問題,透過專業的方式慢慢把自己與過去的創傷經驗分開、把自己「找回來」、才有機會讓童年創傷減少影響自我的人格與社會發展,為自己開創更美好的可能。

 

一、童年創傷自我測試

美國疾病管制局(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和加州Kaiser Permanent照護機構攜手合作,開發了一份稱為「童年經驗量表」(ACE,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的評估工具,主要幫助我們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原生家庭和成長經歷。

這份量表包含10個題目,通過回答這些問題,我們有機會重新探索自己的童年經驗,以及了解這些經驗對我們的影響。同時,該量表還能幫助我們辨識出成長過程中的保護性因素和風險因素,使我們進一步理解自身的過去,與如何影響我們的現在。

18歲以前,你是否覺得/感覺/認為:

1、你的父或母或其他住在家裡的大人,時常(或常常)對你咒罵、羞辱、侮辱、說輕蔑的話、或做任何行為讓你覺得你可能會有任何肢體上的傷害?

0

1

2、你的父或母或其他住在家裡的大人,時常(或常常)推你、抓你、摑掌、朝你丟東西、或甚至是打你讓你身上有傷痕瘀血或嚴重受傷?

0

1

3、你的父或母或其他住在家裡的大人,時常(或常常)以你不喜歡的方式碰觸你的身體,或是要你碰觸他/她的身體,或是要求你做任何性相關的行為像是口交、肛交、或是性交?

0

1

4、你覺得家庭裡沒有一個人愛你、認為你是重要或特別的,或是你覺得家裡的人並不彼此照料、彼此間並不親密或是支持對方?

0

1

5、你沒有足夠的食物吃、需要穿髒衣服、覺得沒有人會保護你,或是你的父母因為喝太醉了或是濫用藥物毒品導致疏忽對於你的照顧,像是你生病時沒有帶你去看醫生?

0

1

6、你是否失去一位親生父親或親生母親因為離婚、棄養、或其他原因?

0

1

7、你的母親(或是繼母)是否時常被推、抓、打、踢踹、被丟東西、或甚至是被人拿刀子威脅?

0

1

8、你是否有和有酒癮問題或是藥物毒品問題的人一起住過?

0

1

9、和你住在一起的人是否有憂鬱症或其他心理健康疾病、或是否有人曾經嘗試自殺?

0

1

10、你的家庭(或和你一起住的人)是否有人曾經入獄?

0

1

各項目0-1分,總分10
ACE總分數越高,在成年時期有著較高機率的身體與心理健康問題。

 

藉由這份量表問卷,能夠幫助我們真正釐清自己現在是否處在童年創傷中,值得注意的是,ACE量表顯示個人成長中危險因子,但不代表危險因子一定會造成嚴重的身心健康危機,若在成長過程中仍有其他的保護因子交互影響,如願意聆聽困難的師長、支持同理的朋友等等,也有可能削弱創傷對我們的影響。

二、認識童年創傷的定義與影響? 

(一)關於童年創傷的定義

童年創傷是在18歲前經歷的心理或身體上的嚴重刺激與傷害,可能導致情緒、行為和心理健康方面的長期困擾。這些刺激可能包括任何形式的虐待、忽視、肢體或語言暴力、霸凌、家族患有精神疾病、酒精或藥物成癮者等,對兒童的正常發展和幸福產生負面影響,可能在成年後表現出情感問題、心理創傷後壓力等後遺症。

(二)關於童年創傷的影響

一個人要面對一整個家庭長期盤根錯節的議題或困境並不容易,而且在華人文化中,「家醜不可外揚」與「百善孝為先」的傳統觀念依舊持續影響大多數的家庭。

因此,個人要能夠說出自己受到家庭的負面影響並不容易,常常會受困在重複循環的負面情緒中,伴隨著身心健康困擾而有苦難言,造成童年無法抹滅的傷痛。

兒童心理學家愛麗絲.米勒(Alice Miller)長期研究創傷是如何在家庭內傳遞的問題,她發現受到情感剝奪的小孩為了防衛痛苦,往往會出現情感盲目的現象,即某程度認同起父母的「價值觀」,使自己認同於「壞的、骯髒的孩子」,才受到「好的、高貴的父母」如此對待,並以一種思維障礙將這套剝奪式的教養,扭曲為「都是為了我好」。當他們日後結婚生子,他們就會重覆父母的所作所為,把創傷繼續傳遞,卻在意識中以為「都是為了你好」,形成輕微或嚴重的「情感勒索」。

我們共整理以下六種童年創傷可能造成的影響:

 

(一)自尊心影響:

童年創傷可能導致自尊心低落,使個人對自己的價值和能力產生懷疑,會出現自卑、想證明自己或自我價值低落,產生自尊心的負面影響。

(二)情緒調節困難:

受到童年創傷的人可能面臨情緒調節困難,情緒波動劇烈,無法有效處理情感,對於生活中情緒的落差無法自動調節,出現焦慮、憂鬱等情緒問題。

(三)人際關係障礙:

童年創傷對人際關係造成挑戰是大的,個人可能因為不信任他人、害怕被傷害而難以建立親密關係,經常出現懷疑、躲藏、逃避等人際關係狀況,使人際關係造成孤立和不愛社交的行為。

(四)情感連結問題:

受創傷影響的人可能難以建立健康的情感連結,可能無法適當地表達情感,或在情感表達中產生困難,導致情感連結不良。

(五)價值觀的扭曲:

童年創傷可能導致對於自己、他人和世界的價值觀和信念出現扭曲,因創傷經驗而形成負面的自我評價,認為自己是無價值或有缺陷的,同時,因為價值觀的扭曲,可能會對自己、婚姻或其他的決策帶來錯誤的決策,並且對世界抱持悲觀或不安的看法。

(六)心理健康風險:

受創傷影響的人可能面臨心理健康風險的增加,可能容易罹患焦慮、憂鬱、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等心理疾病,若沒有專業的治療,這些風險可能持續影響其一生。

三、童年創傷的後遺症有哪些?

為何童年創傷的影響會造成後遺症呢?

因為童年創傷直接影響個人的情感、行為和心理運作,這些創傷阻礙了正常的情感發展,使個人難以適應壓力、處理情感和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這些影響又因為在童年人格發展期間的累積,導致反應變異、情感調節困難,生理心理的變化行程後遺症,

簡而言之,童年創傷的「影響」通常在傷害者的身心中造成深刻的痕跡,這些痕跡可能持續存在就稱為「後遺症」。

 

影響

類別

定義

症狀

情緒後遺症

個體可能經歷情感爆發、情緒不穩定,或者在面臨壓力或觸發事件時出現情感波動,影響其日常生活和人際互動,並可能對心理健康造成持續影響。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憂鬱、焦慮、恐懼(慌)等

行為後遺症

創傷者因為創傷經驗而形成一種逃避或因應策略,導致不健康的行為表現,可能出現的負面行為模式有自我傷害、攻擊性行為、成癮行為等。並可能增加心理和生理健康問題的風險。

自我傷害、攻擊性、成癮、反社會行為、情緒調節困難等

 

童年創傷造成的這些後遺症觸發情況可能會因人而異,但共同點是它們可能源於對過往創傷的記憶和情感的觸發,以及創傷者應對情感困擾和壓力的方式,並可能在特定情況下,如面對壓力事件、人際關係問題、情緒困擾等,更容易出現後遺症相關的症狀和反應。

雖然童年創傷無法挽回,但若能即早尋求適當的相關心理專業人員的協助,也有極大的機會能夠漸漸改善,找回更自由與輕鬆的身心健康。

四、處理童年創傷的有哪些方法?

雖然童年時的創傷對每個人都造成深遠且巨大的影響,但這些影響並不必然需要伴隨你一生,你擁有改變的能力。即便童年時受到毒性壓力影響大腦情緒的發展,但如今的醫療科學證實大腦的可塑性。

這意味著你隨時都能開始,重新塑造大腦結構,特別的是當我們想要處理童年創傷時,因為時間久遠再加上涉及自己原生家庭的複雜因素,僅靠安撫療癒的方法效果可能會很有限,因此我們提供以下專業的治療方式,藉由專業助人工作者的支持與指導,陪伴你用正確的方式修復這段回憶。

 

(一)心理諮商與治療:

透過心理師專業的晤談對話,目標在於幫助創傷者能穩定情緒、改善症狀,提升自尊和自我功能,在進行過程中,心理師主要是傾聽者,不會批評或干預個案的想法,反而會提供肯定和正向鼓勵,讓創傷者能盡情的釋放痛苦,並勇敢的表達出來。

(⭐️延伸閱讀:心理諮商所花的錢值得嗎?心理諮商有健保給付嗎?

(二)認知行為治療:

當心理師進行初次諮詢後,可能會針對創傷事件的類型、創傷者目前生活的困難狀況進行整理,於治療的過程中安排提供相關的認知重建和焦慮管理等技巧,研究表明,認知行為治療對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有顯著的改善效果。

(三)動眼減敏重整法(EMDR):

EMDR 是一種針對創傷治療的特殊方法,治療師通過引導創傷者追溯創傷記憶,同時跟隨心裡師的手指移動改變視野,這個幫助創傷者重新處理和整合創傷經驗,減少情緒困擾。

(四)生理回饋放鬆訓練:

通過心理師的引導協助創傷者能練習如何放鬆,當情緒與創傷又再次被觸發時,能學習用所傳授的技巧來放鬆身體,降低警覺和焦慮,並重新建立對自身身體的控制感。

(💡延伸閱讀:5款免費冥想APP推薦-冥想好處解析,讓你愛上冥想!

 

童年創傷就像是一個深深的谷底,被濃霧籠罩著,讓人感到無助和迷失。在這個谷底中,每一個回憶和情感都像是鋒利的岩石,刺痛著內心。而接受治療就像是努力爬向陽光的過程,逐漸照亮了你眼前的這片黑暗。

雖然,童年創傷者時常感到「自己已經沒救,沒有人會愛我」,但我們相信心理的黑暗絕不會深到無法攀爬,只要你願意找尋適切的支持,必能迎來新的開始。當你爬出谷底,你會發現自己變得更強大,重獲光明和希望,也漸漸地能夠去愛人與被愛,獲得生活的掌控權,擁有內心的平靜。

👉️如果你現在正處在負面的情緒狀態,完全沒有動力出門,但不知道怎麼改善自己的身心狀況,我們推薦圈圈心理遠距諮商,讓你用一鍵的距離,就能開啟心理健康的服務,點選我看有哪些助人工作者在線上進行服務。

 

 

📣了解更多身、心、腦三個層面如何影響你的情緒與心理健康,透過線上課程解決你日常的生理與心理問題,找回內心原本的自癒力進而達到情緒管理。

你可能還會想看

其他文章推薦

我有性成癮嗎?什麼是性成癮?性成癮有哪些症狀?

性,是人類生理與關係的一大部分,對我們每個人而言都有著不同的...

失眠怎麼辦? 認識失眠症,擺脫失眠情形

每天晚上,當大部分人準備進入夢鄉時,有些人卻陷入了一個看似無...

工作好累想離職?關於職業倦怠的認識與因應之道

每日當早晨的鬧鐘響起的那一刹那,你是否常常有這樣的念頭:「我...

早療是什麼?我的孩子需要早療嗎?認識早期療育評估、醫師與補助辦法

孩子從0歲開始生理的發展就會不斷的變化與調整,從躺到爬再到走...

焦慮心理 : 未知的世代,我們如何與「焦慮」共存?

現代的焦慮心理,大家都知道不需要太焦慮,實際上卻往往做不到,...

走出婚姻低潮:重燃愛火的心理策略

近期剛在影視串流平台上映的韓劇「淚之女王」,除了高顏值的男女...

探索更多文章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