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後心得】拖延的理由千千萬萬,你是哪一類?

2024-04-17

【觀後心得】拖延的理由千千萬萬,你是哪一類?

2024-04-17

【觀後心得】拖延的理由千千萬萬,你是哪一類?

作者:   308

在日常生活中,不乏聽到許多人在開始做事前常常糾結許久,或找很多藉口來逃避面對問題,不斷拖呀拖,直到最後一刻才匆忙完成任務。雖然事情最終得以解決,但內心深處卻是一片崩潰,因為他們知道,這樣的情況還是會再次發生,形成一個令人疲乏的惡性循環。


閱讀本篇文章,你將學到:

  1. 拖延類型有4類,你是哪一類?
  2. 4種拖延類型,如何因應與改善?

在日常生活中,不乏聽到許多人在開始做事前常常糾結許久,或找很多藉口來逃避面對問題,不斷拖呀拖,直到最後一刻才匆忙完成任務。雖然事情最終得以解決,但內心深處卻是一片崩潰,因為他們知道,這樣的情況還是會再次發生,形成一個令人疲乏的惡性循環。

而以前的我,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雖然我總是勸告別人不要拖延,但實際上,在面對拖延帶來的短暫放鬆與快樂時,我還是感到難以抗拒。但說實話,當我自己看似效率低下、被別人催趕進度時,我內心總覺得有些委屈,因為覺得自己並不是懶惰,而只是想等到火力全開,一切準備就緒後再開始執行,讓自己能用最佳的狀態完成任務,難道這樣想有錯嗎?然而,這個問題沒有人能給我答案,我也困在不斷反覆拖延的泥沼中,最後,自己也漸漸的接受,似乎自己永遠也改不掉這種拖延成性的習慣。

後來,我偶然被一堂名為「終結拖延」的課程標題吸引,咀嚼後覺得受用無窮,也找到具體改善的方法,以下節錄一段精彩又實際的內容跟大家分享,也讓正在觀望這堂課程的人參考看看喔!

(👉️延伸閱讀:拖延症如何治療改善? 從認識拖延症,改善你拖延的根本原因!

一、拖延類型有4類,你是哪一類?

才煒民心理師在課程中提到有四種不同的拖延類型,讓我對拖延行為有了更深的認識。好比我前面所說,以前的我常常找各種理由來逃避面對必須要處理的事情,這種行為看似是自我保護的選擇,但背後往往隱藏著自己也未曾察覺的心理動機。因為,這不僅僅是懶惰或缺乏動力那麼簡單,更多的時候,是我的心理在潛意識之下,選擇用拖延來緩解即將面對的壓力、恐懼或是不確定性。

而促使我做出這樣的選擇,背後的根源可能來自於自己的原生家庭、過往成長經驗,或是一些深層的情感問題,驅使自己常用看似合理的藉口來逃避挑戰。也就是說,當我不願意或不知道如何處理這些內在的衝突或壓力時,拖延就成了一種直覺式的反應、一種面對不適的合理手段,以下是心理師在課程中所提到的四種常見拖延類別:

恐懼失敗

在拖延行為的背後,恐懼失敗是一個很常見的原因。想像一下,在生活中如果要面對一項重要的工作或考試,很多時候,我們的心中會冒出一絲恐懼:「如果我做不好怎麼辦?別人會怎麼看我?」這種恐懼一旦出現,就可能會讓我們對於繼續前進感到畏縮,因為一旦開始,就有可能面對失敗的結果。例如,我曾有一位朋友認真想要開始她的創業計劃,卻一再推遲開業的時間,而在這拖延行為的背後,就是因為她害怕如果失敗了,不僅會失去資金,還會讓周圍的人失望,甚至質疑她的能力,認為她的選擇是錯誤的。

然而,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往往是因為我們容易把自我價值與個人成就兩者綁定在一起,認為成果不佳就等於自己不夠好。這種思維容易讓自己倍感壓力,尤其對於完美主義者又更加明顯,因為他們對於結果常常抱有過高的期望,任何低於預期的表現都會讓他們感到巨大的心理壓力,也基於如此,就會習慣將需要執行的任務不斷拖延下去。

害怕成功、承擔責任

雖然聽起來有些矛盾,但其實真的蠻多人會害怕成功,因為成功往往代表需要負起更大的責任、更高的期望、和更多的壓力。例如,一位面對升遷機會的員工,他可能原本滿心期待著想要晉升,但之後想一想又開始焦慮,因為若真的升遷成為主管階級,就必須負責管理龐大的團隊和項目,也要面對很多人的聲音,擔心自己無法勝任,甚至害怕升遷之後會讓他失去與同事間的親近感。

針對這樣的狀態,心理師在課程中提到,這種害怕成功的心理可能來自於內心深處的一種信念—認為自己不配擁有成功,或者覺得成功無法和其他需求同時並存,因此,才會出現拖延或退縮的行為。

(👉️延伸閱讀:成功不是偶然:策略性耐心(Strategic Patience)幫助你達成個人與職業成功

害怕與人親近或疏離

人際關係層面的拖延,也是一種常見的現象。有些人可能因為害怕與人親近而避免發展深入交往的關係,擔心親密會導致自己對他人的依賴,也可能會失去自我;而另一些人則可能害怕關係的疏離,即使知道這樣下去不是辦法,也不願積極結束不健康或讓自己受傷害的關係。

舉例來說:一位同事總是獨來獨往,不喜歡與人太親近,也不喜歡和同事一起吃午餐,這可能是因為對他而言,親近也同時意味著摩擦、價值觀或意見衝突等,所以保持一段距離,生活在自己的舒適圈中才是最好的狀態。

在這種情況下,拖延也就成為一種調節人際距離的工具。這類型的人們透過不回應或延後回應的行動,可以控制自己與他人的親疏程度,保持他們認為最自在的距離與空間。

以拖延為手段,獲得掌控權

最後這一類型的人,則是將拖延作為手段來獲得一種掌控感。在他們看來,只要不開始做某件事,就沒有人能強迫他們去做。例如,一位學生不喜歡被父母逼迫學習,他就故意拖延作業和準備考試,以此作為對父母期望的一種抗議和反制的手段,認為「只要我不開始,沒有人可以逼迫我」。但是,這種行為雖然能在短期內給予自己掌控感,但長期而言卻可能為自己製造更多的問題和矛盾。

心理師這樣的解釋,也讓我回想起自己從小到大,確實常常因為恐懼失敗導致自己不敢開始,或因為不想讓他人規劃與干涉我的選擇,卻又對自己信心不足,而不斷延遲自己應該要負起的責任。而當我們沒有揪出拖延行為背後的真正原因時,就有可能造成以下五種負面影響:

問題不斷擴大:

持續的拖延不僅是當下的問題,它更會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例如,,如果你經常推遲支付帳單,最終就可能會面臨債務累積或信用記錄受損的問題。

心理的內耗:

當你不斷在「該行動了」和「再休息一會兒」之間徘徊,這種猶豫不決會持續消耗你的精神能量,讓你感到疲憊不堪,而很多時候人的惰性,就會讓你傾向選擇安逸舒服的那一方,如此一來,在拖延與否之間不斷反覆拉扯之下,消耗的不僅是大量的時間,也將大大耗損你的心力。

無法獨當一面:

拖延與逃避的習慣,也可能會使一個人離成熟和負責更加遙遠。例如,一位30歲的成年人常常希望自己能過著無憂無慮的青少年生活,遇到什麼事情只要晚點處理,就會有人幫他處理,這不僅是在逃避成年生活的責任和挑戰,也會使自己更加無法獨當一面。

(👉️延伸閱讀:5個小方法打造你所嚮往的Work-Life Balance藝術

失去對自己的信心:

當你總是在最後一刻才匆忙完成任務,且常常感到疲憊和沮喪,這種感覺會讓你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也會感到生活失去控制,也因著家人、親友、或同事們的不信任,你的自信心和自我價值感也將逐漸受到侵蝕。

強化自身的壞習慣:

就像減肥一樣,我們都知道保持健康的體重和體脂是重要的行動,但如果一旦開始拖延減肥計劃,我們的思維就會逐漸變成「晚點再減也沒關係」,這種心態會慢慢崩壞我們的自律性,也將使壞習慣更加根深蒂固。

在此,讓我們認真思考一下,現在的生活真的是我們想要的人生嗎?以前的我,確實真的是秉持著「這是我的人生,其他人不用管太多!」的信念在生活,但隨著認識自己的拖延、理解拖延背後的心理狀態,我也在課程中隨著心理師一步一步的解析,更深層的去觸碰到自己內心的需求與黑暗,讓我發現:我好像真的需要做出一些改變才行!

二、4種拖延類型,如何因應與改善?

以前的我,面對事情總會說:「再等一下」、「我之後處理」,但聽完心理師的分享之後,我開始練習說:「我試試看」、「我馬上處理!」。雖然,拖延可以讓我享受一時的輕鬆舒服,不用立刻面對難題,但遲早會帶來更多煩惱,比如累積的壓力更大、更匆忙更焦慮、甚至錯過好機會等。因此,如果現在選擇開始改變,起初可能會覺得有點難受,但長期而言卻一定能讓我過得更好,我想,那應該就是一種不自由中的自由吧!

以下是心理師針對4種類型的拖延問題,所提供的實質建議與改善方法,讓我們能減少摸索與試錯的時間,直接看到改善拖延的成效:

恐懼失敗者的改善方法:

對於恐懼失敗的拖延者,心理師建議首先要學會接受失敗作為成長的一部分。我們可以從小事開始,設定一些可以輕易達成的小目標,逐漸建立起成功的經驗和自信。例如,如果擔心直接開始一個大項目可能會失敗,可以先從項目的一小部分開始著手,隨著項目的進展,在過程中慢慢累積自信,如此一來,在累積到足夠的成功經驗之後,面對未知的挑戰也就不再那麼可怕,。此外,記錄和回顧每天的小成就也很重要,可以幫助我們看到自己的進步、提升對自己的信心,減少對失敗的恐懼喔!

害怕成功或承擔責任者的改善方法:

對於害怕成功或承擔責任的拖延者,心理師建議可以深思「成功」對你的價值與意義是什麼,以及它所帶來的責任為何讓你感到害怕。可以與信任的家人朋友、或同事主管一起來討論與處理這些感受,同時,也明確找到你的個人目標,確定哪些是你真正渴望達成的目標。此外,也要適時學習設定界限,幫助你去管理那些隨著成功而來的、或新增的責任,以及學會適時說「不」。當然,也請不要忘記,我們可以同時擁有成功和保留想守護的事物,他們是可以並存的,只要學會欣賞成功帶來的變化,並調整自己以適應新角色,就能幫助自己順利克服這樣的恐懼。

害怕與人親近或疏離的改善方法:

對於害怕與人親近或疏離的拖延者,心理師建議可以練習逐步慢慢開放自己,並試著與他人建立信任。例如,我們可以從分享一些自己不那麼在意、或較不敏感的資訊或想法開始,再逐步慢慢深入到更深層次的情感或價值觀上的交流。

此外,也可以透過心理諮商、成長團體,在安全的環境中學習與他人建立關係,了解自己在人際關係中的界限,並適當的向他人溝通自己現在的狀況,讓自己可以在不感到不適的情況下,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互動。

(👉️延伸閱讀:理想伴侶清單真的有用嗎?讓吸引力法則告訴你

想獲得掌控權者的改善方法:

對於使用拖延手段來獲得掌控感的人,心理師建議,其實想要獲得對自我的掌控感,不是只有透過拖延可以達成,也可以藉由工作進度的回報與管理、對於工作狀態的掌控、制定良好的時間規劃或設定彈性備案等,來提升對於自我掌控的層次。這可能包括學習時間管理技巧,或使用時間管理工具來幫助你妥善規劃和優先處理任務,也可以預先設定具體的目標,並制定出實現這些目標的步驟,在逐步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也能滿足掌控感與提升成就感。

真正的掌控,來自於能夠自主選擇如何應對生活中的挑戰,而不是逃避或抗拒。學會面對和解決問題,不僅能改善當下的狀態,也能在未來擁有更多的自主性,創造豐盈自由的生活方式。

當然,生活中仍有許許多多我們無法控制的事情,因此,學會放手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練習,我們必須學習接受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或需要被控制,這也是克服控制型拖延行為非常重要的觀念之一。

以前的我,雖然也曾多次意識到自己的拖延狀況需要改變,也曾試圖想解決但最後因為缺乏方法而不了了之,甚至也曾自暴自棄、一度決定放棄改變。。幸好,後來很幸運地透過這門課程,藉由心理師專業而具體的論述,幫助我理解自己拖延行為背後的根源問題,解決造成拖延行為背後的隱藏阻礙,並學會如何一步步取回執行力,才有了現在嶄新的我。

因此,我想對同樣在生活中被拖延所苦、感到困惑和無助的每一位你/妳說,如果你/妳也想從生活的失速狀態中找回信心,或許這堂課會是一個不錯的開始!

【課程推薦】終結拖延 | 從失速的生活步調,找回你的執行力

  • 課程時長:約90分鐘
  • 課程單元:4大單元

我們常說計劃趕不上變化,對於無法掌控的環境或事件,總說反正順其自然、以不變應萬變就好。但,或許有些時候,我們隱約感覺到是自己的關係,但又說不太清楚問題卡在哪裡。因此,這堂課將由心理師以焦點解決精神的角度,引導你了解自己的心理及大腦狀態,帶領你一步步覺察內心的期望與目標,幫助你重拾內在動機,終結拖延行為!

 

加入圈圈好友

你可能還會想看

其他文章推薦

要成為人母為何開心不起來?關於產前憂鬱症的認識、成因、常見症狀與影響

一個女性從求學到出社會工作,最後踏上成為母親的旅程時,她的人...

你有收假症候群嗎?5種方式陪伴你收假不憂鬱

在過年或連假的假期中,無論是上班族、工作者還是學生,我們都暫...

放完過年年假,為什麼卻有點焦慮、快樂不起來 ?所謂的放假休息其實深藏著龐大的雜訊

過年會感受到焦慮? 心理雜訊是我們從小到大生活的累積,可說是一...

一次看懂何謂藝術治療(Art Therapy)?藝術治療只是畫畫嗎?

由於人們對自我心理健康議題的關注日益增加,越來越多人尋求多元...

理解家中老人的心理健康問題!認識長輩身心照護需求

你是否經常感到困惑,不知道父母究竟在想些什麼?他們對於你的建...

轉職前,你該預備的三大思維!搞懂你的轉職原因!

每個人的轉職原因不同,大家都做的事,不一定我也一定要做,因為...

探索更多文章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