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關係是什麼?人為什麼需要親密關係?

2024-06-12

親密關係是什麼?人為什麼需要親密關係?

2024-06-12

親密關係是什麼?人為什麼需要親密關係?

作者:圈圈心理   950

生而為人,我們從小就渴望被愛,這種渴望是我們生命中的本能需求。一開始,親密關係的對象通常是家人,如父母、兄弟姐妹,這些最早建立的關係奠定了我們對親密感的初步理解。隨著年齡的成長,我們進入學校體系,開始結識新朋友,這些關係雖然不同於家庭,但同樣承載著親密感的需求。我們開始發展不一樣的情感,可能是和同學間的友誼,甚至是青澀懵懂的愛情。這些經歷讓我們逐漸學會如何在不同的關係中表達自己,同時理解他人。


生而為人,我們從小就渴望被愛,這種渴望是我們生命中的本能需求。一開始,親密關係的對象通常是家人,如父母、兄弟姐妹,這些最早建立的關係奠定了我們對親密感的初步理解。隨著年齡的成長,我們進入學校體系,開始結識新朋友,這些關係雖然不同於家庭,但同樣承載著親密感的需求。我們開始發展不一樣的情感,可能是和同學間的友誼,甚至是青澀懵懂的愛情。這些經歷讓我們逐漸學會如何在不同的關係中表達自己,同時理解他人。

青少年時期,我們對親密關係的期望更加明確,開始渴望和心儀的人建立更接近、更深厚的聯繫。這時候,我們學習如何在愛情中找到平衡,如何在高潮迭起的情感中保持自我,也漸漸在這些情感變化中,我們逐步成熟,開始為未來的生活做準備。

而成年後,我們可能會選擇與自己所愛的人結婚生子,這種親密關係不僅只是情感上的全心投入,還包括家庭與育兒的合作關係與責任承擔。然而,即使在這個階段,親密關係也並非一帆風順。我們依然需要不斷面對關係中的緊張與挑戰,並學會如何在愛情、家庭和個人需求之間找到平衡。

在本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入且聚焦地來認識何謂親密關係。我們會探討什麼樣的關係可稱之為親密關係,以及這些關係對我們的心理健康和生活有何影響。透過專業角度的分析,我們將能更全面的認識親密關係,使我們在關係經營中越挫越勇。

(👉️延伸閱讀:一直在換新的伴侶對象嗎?5種潛藏在心理可能造成感情失敗的原因

何謂親密關係(Intimate relationship)?

親密關係在人類的生活經歷方面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人類與生俱來地具有一種歸屬感和去愛別人的需要,而當這些需要被滿足時,親密關係就形成了。親密關係包括幾類人群,例如:受到吸引的人,喜歡的人,存在浪漫友情性關係的人,獲得感情支持、與之相伴一生的人。(出自:維基百科)

親密關係的定義

Rubin認為:「親密是雙方互相表達感受及想法,心中不害怕也不擔心地依賴對方,並希望和對方成為一家人共同生活,也能夠彼此分享生活中的種種點滴。」這個定義強調了親密關係中情感表達、互相依賴和生活的共享。

Perlman & Fehr 提到:「親密就是兩個人共同分享情感、身體親近並有承諾的約定。」他們強調了親密關係中的情感共享、身體親近和承諾。

Goodman認為:「親密是一種對他人的信任感與親近感,也指易於溝通與安全感。」這個觀點則強調了信任感、親近感以及溝通和安全感的重要性。

雖然有些人認為親密關係就是性關係,但其實親密關係遠不止於此。性關係只是親密關係中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心理層面的靠近與分享。親密關係不僅存在於浪漫愛情中,也存在於親情、友情和其他形式的關係中。

親密關係的類型

親密關係涵蓋了多種形式的關係,以下列出4種常見的關係:

愛情婚姻 

這是最常被提及的親密關係類型,包含戀愛和婚姻關係。這類親密關係通常具有強烈的情感連結、身體親近感和承諾。這類關係中的雙方會共同分享生活中的點滴,互相支持和依賴至年老。

家庭親情 

家庭成員之間的親密關係,例如父母與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與孫子女之間的關係,通常具有深厚的情感基礎和強烈的責任感。這些關係中的親密感,來自長時間的相處和共同生活的回憶。

友情 

朋友之間的親密關係,是另一種重要的親密關係類型,常被稱之為閨蜜或死黨。這種關係中的親密感源於互相支持、信任和共同的興趣愛好。好友之間可以分享心事,也能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陪伴。

同事關係 

在工作環境中,我們也會建立職場上的親密關係。這些關係中的親密感,主要源於長時間的合作關係、和共同完成困難工作的經驗。同事之間的支持和信任,可以大大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滿意度。

親密關係的要素

對於親密關係的期待落差,經常來自於男女兩性所表現出來的差異性,從親密關係的各個項目及不同的角度來看,因為男女兩性的特質有所不同,男性通常較強調彼此之間「做」了些什麼,著重在生理上的反應與發生的事件本身;女性則更加在乎兩人之間「說」了些什麼,聚焦於心理上的感受與感覺,因此,在關係裡女性多半較願意以共同的興趣為基礎,注重討論而達成共識。然而,雖然性別會造成差異,但仍有許多男女兩性皆共同一致的要素:

情感表達與分享 

Rubin認為,親密關係中的雙方應該能夠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且沒有害怕或擔心被拒絕或批評的顧慮。這種情感的開放性,使得雙方能夠更深入地了解對方,建立比他人更深層的情感關係。

身心的貼近 

在親密關係中,身體和心理上的親近感是很重要的。這包括擁抱、親吻等肢體接觸,以及心理上的理解和支持。這種親近感會讓彼此之間的關係更加親密和真實。

依賴與支持 

親密關係意味著雙方能夠互相依賴,無論是情感上的支持還是生活中的幫助。這種健康的互相支持關係,能夠在彼此面對困難時提供穩定的依靠,提升關係的安全感與穩定度。

共享生活的點滴 

在親密關係中,如果雙方都願意和對方分享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無論是喜悅還是困難,這種分享會讓彼此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關係也會更健康、更緊密。

承諾與安全感 

Rubin指出,親密關係中的承諾和安全感是維持關係穩定的基石。雙方對彼此做出承諾,能讓彼此在關係中感到安全和穩定,並相信這段關係是可靠且持久的。

每個人對於親密關係的定義都不太一樣,也各自擁有難忘的親密經驗,曾有一位失婚的男性說:「一直以為親密就是要膩在一起,或是在肢體動作上很親密,但是在結束婚姻後才發現,其實能與她一起在傍晚肩靠肩的走往超市的路上,就是一種恬淡的幸福。」有時候,我們感覺到親密與幸福,單純是因為身旁的人是誰,而非是因為做了什麼事情。換言之,因為對象是你/妳,所以才讓我感覺親密。因此,親密關係就是一種「對他人生命的涉入和互動」。

(👉️延伸閱讀:理想伴侶清單有用嗎?讓吸引力法則告訴你)

我真的有需要親密關係嗎?

在現代社會中,倡導自由和單身的風潮漸盛,使得許多人開始思考是否真的需要步入親密關係,特別是愛情或婚姻。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評估自己是否適合踏入親密關係,以及建立親密關係能帶來哪些好處,成為了許多人不斷思考的議題。

自我評估是否適合踏入親密關係

首先,認識自己是關鍵的第一步。評估自己是否適合進入親密關係,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量:

情感準備:你是否準備好與他人分享你的生活和內心世界?這包括能夠開放地表達自己的感受,並且願意傾聽和理解對方的感受。

獨立性:親密關係中的依賴應該是健康的良性互動,而非依賴成癮。你需要確保自己在情感上和經濟上都是獨立的,這樣才能在關係中保持平衡,而不會過度依賴對方。

價值觀和目標:你和對方是否在價值觀和生活目標上具有一致性?就算價值觀不一致,雙方也須具備良性溝通或討論的能力,不可一味要求對方配合自己、也切勿凡事妥協或忍氣吞聲,這對於建立長期關係的穩定性至關重要。

解決衝突的能力:你是否具備解決衝突的能力?這包括能夠在不傷害對方的前提下表達自己的不滿,並且能夠透過溝通建立共識、進而解決問題。

經過以上評估之後,若你的答案都是「我準備好了!」那確實可以嘗試進入親密關係中,反之,若還有一些答案為否,可能代表你尚未準備好、或暫時還不適合踏入親密關係,這也都無妨,因為單身生活同樣可以很幸福,這一點毋庸置疑。

(👉️延伸閱讀:遠距離關係的維繫之道:溝通和信任建立技巧|遠距離如何維持的5個技巧

心理學家Erich Fromm在其著作《愛的藝術》中指出,愛是一種積極的力量,能夠促使我們超越自我,與他人建立深厚的連結。親密關係能夠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安全感,這對於自身的心理健康有很棒的加分作用。而研究同時也表明,處於穩定親密關係中的人們,通常擁有更高的幸福感和更高的抗壓性。

那麼,我們是否真的需要親密關係呢?

其實,在愛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克服依賴性和自詡無所不能的妄想。這意味著我們不應該依賴對方來滿足我們所有的需求,而是要保持健康的獨立性。同時,我們需要摒棄剝削他人、控制一切的欲望,學會在關係中真心地給予和接受,這樣才能建立健康而穩定的親密關係。

愛,能夠提升對自我的信心和面對未來生命的勇氣。這種信心和勇氣來自於我們在親密關係中的成長和自我實現。藉著愛人與被愛,我們學會了如何與他人建立更信任的關係,並獲得力量和支持。

(👉️延伸閱讀:失戀療傷法:失戀後如何重新找回自我

然而,即使你選擇單身生活,也要記得永遠不要失去愛的能力。愛是一種內在的力量,不僅能展現在親密關係中,也會出現在我們對待生活和他人的方式上。無論你是否選擇踏入親密關係,這種愛的力量,都能夠讓你在生活中獲得幸福和滿足。

【免費心理講座】親密關係的延續 | 自我覺察關鍵12問

曾經,我們都以為愛情就像浪漫溫柔的韓劇,男女主角總是擁有同樣的默契、頻率與目標,一個眼神就能猜出心意,一個微笑就能忘卻煩惱。怎知,在我們義無反顧的雙向奔赴後,這段得來不易的關係,似乎並沒有隨著時間越發穩固、親密,甚至造成越來越多的迷惘與混亂。在這場講座中,具備專業實務經驗的心理師,將帶你一步步深入剖析自己,幫助你釐清自己在愛情中真正的需求與渴望,看見表層情緒與想法背後的核心信念。

 

加入圈圈好友

你可能還會想看

其他文章推薦

別再說是為孩子好!在育兒中學習重新面對自己的方法

:「你為什麼不聽我的話,去補習不好嗎?」 :「我是不是告訴過...

遠距離關係的維繫之道:溝通和信任建立技巧|遠距離如何維持的5個技巧

因著科技與交通的發達,遠距離的愛情已經是許多人會選擇的方式之...

解析毒品藥物的使用迷思,身為藥癮者家屬的心理壓力

當家中有一位家人陷入藥癮時,家裡的每個人都可能因此受傷了。一...

台灣癌症患者的心理資源與求助指南:政府、民間、醫療機構和心理支持

在台灣,當一個人被診斷出患有癌症時,這不僅是一個生理上的打擊...

睡眠課程有用嗎? 從睡眠的根本帶你解決失眠問題

睡眠課程是一種能夠即時為我們提供幫助的便利資源,這些課程會由...

焦慮心理 : 未知的世代,我們如何與「焦慮」共存?

現代的焦慮心理,大家都知道不需要太焦慮,實際上卻往往做不到,...

探索更多文章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