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死也不想活!找不到自我價值是正常的嗎?
2024-06-06

2024-06-06
不想死也不想活!找不到自我價值是正常的嗎?
作者:圈圈心理 4553
你有體會過那種「不想死,也不想活」的孤獨無助感嗎?你可能擁有一份穩定的收入,生活也看似無憂,卻常常無法感到滿足,對周遭環境的一切總是唉聲嘆氣。甚至,即使你已經如願獲得夢想中的工作,但卻依然感覺不到快樂,那些曾經讓你感到幸福的事情,如今也變得毫無感覺,似乎一切都變得平淡無味。面對日復一日上演的情節與挑戰,只剩下看似漫無止境的壓力和無奈,覺得到底要面對這些到什麼時候?
你有體會過那種「不想死,也不想活」的孤獨無助感嗎?你可能擁有一份穩定的收入,生活也看似無憂,卻常常無法感到滿足,對周遭環境的一切總是唉聲嘆氣。甚至,即使你已經如願獲得夢想中的工作,但卻依然感覺不到快樂,那些曾經讓你感到幸福的事情,如今也變得毫無感覺,似乎一切都變得平淡無味。面對日復一日上演的情節與挑戰,只剩下看似漫無止境的壓力和無奈,覺得到底要面對這些到什麼時候?
其實,大家都在汲汲營營的生活中尋找自我的價值,但遺憾的是,並非大多數人都能真的找到且應用與生活中,許多人都曾在某個階段感受到找不到自我價值的疲倦。在本篇文章中,我們將討論「找不到價值感」對一個人的重要性,以及尋找自我價值的路徑與技巧,藉由提供一些實際的方法,幫助你重新發現自我價值。(👉️延伸閱讀:遠離他人的期待:4步驟重新喜歡自己的人生自由式)
找不到自我價值是正常的嗎?
在我們人生的不同階段,自我價值感的追尋會以不同的形式顯現。年輕時,我們可能更多地依賴外部環境的認可,比如學業成績、工作表現或社交圈的接受度,藉此來衡量自己的價值。然而,隨著我們逐漸成熟,這種外在的認可漸漸無法滿足內心深處對自我價值的渴求,這時,我們會開始渴望找到更深層次的自我價值。
事實上,找不到自我價值,其實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自我價值並非是一個固定存在的、可以輕易找到的概念,因為它將隨著我們的成長和經歷而不斷變化。在不同的生活階段,我們可能會有不同的目標和優先事項,而這些目標和優先事項的轉變,常常也會帶來自我價值感的動搖和重塑。
在尋找自我價值的過程中,許多人會遇到許多心理上的障礙和挑戰。首先,社會的期望和標準常常會對我們的自我價值感造成壓力:因為現代社會對成功的定義過於狹隘,往往只看重外在的成就,比如財富、地位和名望,而忽略了內在的滿足和幸福。這種價值觀所帶來的壓力,會使我們在追求這些外在標準的過程中,逐漸迷失自我,忽略了內心真正的需求。
其次,過度的自我比較也是一個重要的障礙。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很容易在社群媒體上看到他人的生活動態,而當看到他人曬出國度假、自由放鬆、不受工作限制等看似完美的生活片段,常常容易讓我們感到自己的不足和失敗。也可能因為看到朋友們在社群媒體上炫耀他們的旅行、購物和成就,而不禁感到自己的生活黯然失色,覺得自己一事無成。事實上,這些比較通常有失公平,因為我們透過社群動態所看到的只是他人生活中的部分亮點,並非看見對方生活的全貌。
此外,過去的創傷和未解決的心理問題,也會對我們的自我價值感造成影響。童年的負面經歷、成長過程中的批評和否定,這些都會在我們心中留下痕跡,使我們在面對挑戰時,容易產生自我懷疑和否定。這些潛在的心理障礙,則需要藉由專業的心理諮商和自我反思來逐步解決。
在尋找自我價值的過程中,我們還需要面對內心深處的恐懼和不安。這種恐懼,常常來自於對未知的擔憂和對失敗的恐懼。你可能總是害怕改變,因為改變意味著踏出舒適圈,面對未知的挑戰。或許,你也會在工作中遇到瓶頸,卻不敢嘗試新的機會,因為害怕失敗和挫折。然而,唯一的真相是:只有勇於面對這些恐懼,才能真正找到內心的平靜和滿足。
(👉️延伸推薦:【觀後心得】拖延的理由千千萬萬,你是哪一類?)
如何真正建立自我價值感:從「做」中找尋自己
深入探討自我價值的核心,我們會發現這與「自我存在」有著密切的關係。然而,「存在」這個議題本身就是無法被完全探討或找尋的具體目標,但只要我們開始思考這個問題,就已經證明了我們的存在。
如果「無自我價值感」是因為「存在」而產生的一種感覺,那麼,無論過去的成因如何,從現在開始,我們就能嘗試主動培養出屬於自己的「自我價值感」!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Carl Rogers)認為自我價值感的核心在於自我概念(self-concept)和無條件的積極關懷(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他提出,當我們能夠接納自己,包括我們自身所有的優點和缺點,並在一個擁有無條件積極正向的環境中成長時,就較能建立穩固的自我價值感。
基於這一理論,如果我們想練習建立自我價值感,就從日常生活中做起!從今天起,我們可以嘗試每天有意識地做一個對自己有意義的決定,並努力去實現它,而且不論結果如何,都要全盤接納。
每天有意識地為自己做一個有意義的決定:
我們需要訓練自己去覺察和感受自己真正的需求。每天問問自己:「什麼事情對我而言是有意義的?什麼是我想要的,什麼是不想要的?」然後,依循自己內心的聲音回答、並做出相對應的決定,而不是依據他人的想法和標準來判斷。羅傑斯強調,自我概念是我們對自己特質、能力、優點和缺點的了解,這是建立自我價值的基礎。
實現這些決定:
當然,僅僅做決定是不夠的,我們更需要付諸行動。這意味著我們要實際去體驗和核對這些決定所帶來的結果。行動是確認我們所做決定的重要步驟,因為藉由行動,我們才能夠體會到自己的選擇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
不論好壞,全盤接納:
無論我們的行動結果是成功還是失敗,我們都應該勇敢接納它的全部。這並不是要我們忽視行動的價值,而是要理解,當我們做出對自己有意義的決定時,這個決定本身就已經賦予我們價值了。旁人的看法並不重要、結果得失也並非全部,重要的是我們內心的感受和對自我的認可。
自我價值感本來就是關乎「自我」的,而與他人無關。一個人若能在社會角色中,為自己做一個有意義的決定並去實現它,不僅能夠逐漸累積自我價值感,也將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生命意義和重量。
(👉️延伸閱讀:我到底喜歡什麼?實用5步驟找出自己真正的興趣)
總結來說,自我價值並不是在「找」的過程中得到的,而是在「做」中累積的。如果你現在對於自己感到懷疑、無盼望、無用處,那或許嘗試一次簡單有意義的選擇和行動,都能讓我們離自己的價值方向更進一步,這種內在的滿足感和自信心會隨著時間逐漸增強,最終使我們真正掌握到自己的價值和存在意義。
課程推薦
【自我成長】當生命中只剩想死的路?探尋自我的存在與意義
如果你正處於生命的低谷,或感到迷失和絕望,或許,這場講座能為你提供一些啟發與轉念的契機,透過「認識死亡」,我們將帶你更深入理解自己未曾發現的需要,探索自我的存在意義,並釐清想自殺背後的動機,與你並肩進入內心黑暗幽微的深處,找到那生命中的一絲光明。
你可能還會想看
其他文章推薦

因著科技與交通的發達,遠距離的愛情已經是許多人會選擇的方式之...

你是否也曾在辦公桌前發呆,心裡默默問自己:「我到底喜歡什麼?...

『面對失落感』認識失落情緒 : 放不下,是因為還有期待,我們會...

你是否在常常會覺得自己辛勤工作、不懈努力,卻似乎始終無法突破...

身為單身者,看著身旁的親朋好友結婚,有些相愛一輩子,有些一結...

韓國Netflix超人氣節目《單身即地獄:第三季》迎來了令人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