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親子時光:3個簡單行動,加強親子間的情感紐帶
2024-03-20

2024-03-20
每日親子時光:3個簡單行動,加強親子間的情感紐帶
作者:圈圈心理 1204
在雙薪家庭中,許多職場父母或主要照顧者,經常為了如何平衡工作與家庭生活而感到焦慮。對疼愛孩子的父母而言,時間彷彿永遠不夠用,畢竟需要兼顧忙碌的工作與陪伴孩子的成長,對於無法給予孩子足夠的陪伴和注意,時常產生深深的愧疚感。
在雙薪家庭中,許多職場父母或主要照顧者,經常為了如何平衡工作與家庭生活而感到焦慮。對疼愛孩子的父母而言,時間彷彿永遠不夠用,畢竟需要兼顧忙碌的工作與陪伴孩子的成長,對於無法給予孩子足夠的陪伴和注意,時常產生深深的愧疚感。
或許,你可能經常在尋找一些神奇的育兒方式,希望能夠透過「做出某些事情」能在短時間加強與孩子之間的親密關係,也希望透過這個方法,讓孩子們能感受到,即使極度忙碌,父母對他們的愛也並沒有減少。
透過本篇文章,我們將提供父母一條捷徑,提供3個簡單也具有成效的育兒方式,幫助忙碌的父母或照顧者在有限的時間內,能加深與孩子的情感連結。這些日常的行動,不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或資源,就能在日常生活中創造意義深遠的親子時光,減少父母或照顧者的愧疚感,翻轉親子間的情感關係。
(👉️延伸閱讀:言語之下:理解親子溝通中的非語言訊息)
3個簡單的親子日常行動
其實,只要心裡有孩子,做任何事情其實都可以和孩子一起做,當一起做某件事情的時候,就能瞬間拉近彼此的關係,也有更多機會關心孩子的心情與生活,而重點不在於「做了什麼事」,乃在於「一起做」。
例如,「一起做家事」看似是很簡單的方式,實際上對有些父母來說卻特別困難。很多時候,父母可能因為身體疲倦、工作壓力大或沒有時間等因素,只希望自己趕快做完休息,並不想要再多花時間找孩子一起來幫忙,同時也擔心孩子會越幫越忙,自己反而更累。
但若父母願意,其實「一起做家事」提供了一個分享互動的時間與空間,讓父母和孩子能在日常活動中共度難得的親子時光,同時進行交流和合作。此外,做家事不僅能夠幫助孩子學習責任感、團隊合作和生活技能,還能讓他們感受到被需要和被重視的自我價值感。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透過一起做某件事情的經歷,孩子能夠獲得正向的社交互動經驗。
而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選擇從小事做起,選擇一些簡單且安全的家庭任務讓孩子參與,如一起摺衣服、整理玩具、擺設桌面或簡單的料理準備工作等,這些活動不需要花費太多額外的時間,但卻能有效地增進親子之間的交流和互動。父母可以在這個過程中教導孩子如何完成這些家務、討論與解釋每項任務的意義,並讚賞孩子的參與和努力,孩子也能在過程當中感受到成就感和自主性,同時自己還是可以被父母信任的對象,對於忙碌的父母親來說,這將是一段非常棒的親子時光。
現代人的生活離不開手機,工作忙碌的父母更是如此!但也因為如此,手機不僅分散了父母的注意力,也減少了他們與孩子之間的互動時間。而透過「無手機時光」的小活動,能確保父母與孩子之間有足夠專注的互動時間,減少3C產品的干擾,使父母更能全心投入在與孩子的交流和互動中。
為了實踐「無手機時光」,父母可以設定具體的家庭公約,比如在晚餐時間、孩子做功課時、或睡前故事時間,每個人都必須完全禁用手機。父母可以帶頭示範,將手機放在另一個房間或設定為靜音,以減少被干擾的可能性。此外,父母可以與孩子一起計劃這段「無手機時光」的活動,例如一起閱讀書籍、玩桌遊或進行戶外運動,甚至安排一段美好的談心時光,這些活動不僅有利於親子關係的升溫,也有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
長期實施「無手機時光」後,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互動品質必將大大提升,同時也讓孩子們感受到被愛、被關注和被理解,而不會產生「我比工作還不重要」的想法,有助於培養出更健康穩定的心理狀態、也會更有自信心與安全感。
在現實生活中,父母可能因為工作壓力、疲勞或情緒壓力等,而忽視對孩子行為的正面鼓勵。此外,還有一些父母可能由於自己成長經歷中缺乏肯定和鼓勵,因此也不習慣使用這種正向鼓勵的溝通方式。但在正向心理學中,專家們強調當人們收到正面的回饋時,他們更有可能持續進行正面的行為。
因此,父母可以從注意孩子的日常行為和小成就開始,透過給予肯定的回饋,讓孩子知道自己是有被在意的。例如,當孩子自己完成作業、幫忙做家務或表現不錯時,父母可以明確地表達他們的欣賞和鼓勵,例如:「我很欣賞你今天自己整理房間,你做得很好!」或「我注意到你幫助弟弟學習課業,這真的很體貼,我為你感到驕傲。」這樣的正向語言,不僅傳達了父母對孩子行為的認可,也強化了孩子進行這些行為的內在動機。
縱使父母親很忙,但只要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在父母眼中是被肯定、且有價值的,他們也能體諒父母工作的辛勞,甚至也會主動採取一些貼心的行動來關愛自己的父母,讓家庭氛圍更加友善與親密。
(👉️延伸閱讀:從權威到尊重:正向管教的理念與實踐)
儘管一起做家事、無手機時光、和積極鼓勵的話語,似乎是讓孩子感受到被愛的快速方法,但真正的親子陪伴是沒有捷徑的。畢竟,父母願意投入多少時間和精力在孩子身上,這份付出是孩子能直接感受到的,他們會知道你有多在乎他們、多愛他們。
最重要的是,愛的表達,不在於偶爾為之的豐富活動,而在於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小細節、和每一次真誠的互動。從這些行動中,孩子將學會什麼是愛,並且在這份愛中安心成長。
(👉️延伸閱讀:5個教養地雷你踩倒幾個?關於家長親子教育必須知道的事)
【推薦課程】給父母的親職課 | 幼兒發展認識早,育兒路上不苦惱(優惠價1,190元)
現代父母育兒比起從前更重視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尤其在孩子出生到上幼兒園階段,擔心煩惱特別多,一方面看孩子像一張白紙,大人給什麼他就吸收什麼,另一方面每個孩子有他天生的性情,對別人家孩子有效的教養方式,用到自己孩子身上就不一定可行。因此,就讓心理學專家告訴您,從科學的角度了解孩子所處的發展階段,教導您靈活運用可操作的教養觀念,讓育兒路上的您不再苦惱。
你可能還會想看
其他文章推薦

追求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成為了許多年輕人共同的願望。然而,根據最...

經常覺得心理測驗的結果分析很準,或是喜歡看星座分析嗎?在心理...

我們是否都曾經在與家中長輩的溝通中遇到過困難?有時,我們可能...

在現代社會中,壓力似乎每日都在更新程式碼,以新的方式介入我們...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習慣犧牲睡眠來應對工作壓力,也已經將...

當過年的鐘聲響起,滿是紅燈籠和歡聲笑語的街道,每一個角落都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