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旁也有愛潑冷水的人嗎? 愛潑冷水者的心理大解密

2024-01-18

你身旁也有愛潑冷水的人嗎? 愛潑冷水者的心理大解密

2024-01-18

你身旁也有愛潑冷水的人嗎? 愛潑冷水者的心理大解密

作者:圈圈心理   3007

你是否也曾在職場會議中提出一個創意想法,卻被同事立即以負面評論擊倒?或者在家庭聚會上分享一個小成就,卻被親人的一句消極言論所蒙上陰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交場合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人,他們似乎總是在有意無意的潑冷水,讓我們感到沮喪和困惑,甚至有時候會生氣,不知道該怎麼回應他們?


閱讀這些文章,你會學到....

  1. 愛潑冷水者的心理原因?
  2. 愛潑冷水者的行為模式?

你是否也曾在職場會議中提出一個創意想法,卻被同事立即以負面評論擊倒?或者在家庭聚會上分享一個小成就,卻被親人的一句消極言論所蒙上陰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交場合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人,他們似乎總是在有意無意的潑冷水,讓我們感到沮喪和困惑,甚至有時候會生氣,不知道該怎麼回應他們?

而這樣的行為不僅影響了溝通的氛圍,還可能破壞彼此間的關係。我們常常可能會好奇,他們為什麼總是要這樣做呢?為什麼不能私底下提出建議呢?他們潑冷水的行為是習慣了嗎?自己沒辦法控制嗎?這背後的心理原因是什麼呢?

在本篇專欄中,我們將深入探討這些愛潑冷水者的內心世界,透過認識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讓我們更能以同情和理解的角度來看待這些行為,而不是僅僅感到困擾和生氣。

(👉️延伸閱讀:你總是不斷為他人著想嗎?關於「濫好人」的定義與擺脫方法

一、愛潑冷水者的心理

在我們的環境中,愛潑冷水的人不在少數。有些是我們的父母親、兄弟姐妹,有些則是我們職場的同事或好友。而究竟什麼是「愛潑冷水」呢?在教育百科字典裡解釋為「打消對方的熱情或興致」的意思。

而愛潑冷水者自己通常不會發現,這件事情已經成為他們的說話習慣,若是沒有刻意改變,他們就會一直活在這樣的對話模式中,導致他人可能漸漸遠離而不自知。而以下我們整理3個愛潑冷水者的心理原因,讓我們更認識他們的內心世界。

自卑感

阿德勒心理學強調了自卑感與人的行為之間的關聯。阿德勒認為,每個人在成長環境過程中都經歷過某種劣等感,而這種感覺會驅使人們尋求優越感或成就感來補償。當這種自卑感深植於人的心理時,他們可能會發展出一系列的行為來處理這種感覺,其中之一就是透過貶低他人來自我提升。

阿德勒指出,人傾向於將自己與他人進行比較,藉此評價自己的價值和地位。當人感覺到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時,他們可能會透過批評或貶低他人來減少自己的不適感,從而在心理上獲得一種平衡。例如,一位工作表現平平的員工,可能會對同事的成功或者創新想法表示懷疑或嘲諷,以此來掩蓋自己對於個人成就的不滿和自卑感。

實際上,這種行為在心理學上被認為是一種「防禦機制」。當面對自己的缺點或失敗時,人通常會透過外在的行為,來保護自己的自尊。藉由將注意力轉移到他人的缺陷上,暫時忘記自己的不足,在心理上獲得一種暫時的安慰。

(🔍️延伸閱讀:在人際關係中曾經感到被忽略嗎?關於「職場隱形人」的心理成因與調適之道

焦慮與恐懼

除了自卑之外,這些情緒反應也通常源於深層的不安全感,包括對失敗的恐懼、對他人評價的擔憂,以及對自身地位或價值的質疑。當人感受到這種內在的不穩定感時,就會透過批評或負面的話語,來獲得一種虛假的安全感和控制感。

然而,使他們焦慮與恐懼的原因有哪些?

  • 對自我價值的質疑:他們可能擔心自己不夠好,無法達到自己或他人的期望。這種自我價值的質疑,源於過去成長過程中的失敗經驗或是與他人的負面比較。
  • 對失敗的恐懼:這類人可能對於犯錯或失敗感到非常恐懼。他們害怕失敗會暴露自己的不足,影響他人對他們的看法。
  • 被拒絕或排斥的擔憂:愛潑冷水者可能害怕被他人拒絕或不被接受。
  • 對他人評價的焦慮:他們可能過度擔心他人的看法和評價,特別是在社交或職場環境中,這種焦慮可能導致他們在人際互動中表現出攻擊性或防禦性。
  • 控制欲和無力感:某些愛潑冷水者可能出於對無法控制周圍環境或人際關係的恐懼,而表現出具控制性的行為。這種行為是試圖掩蓋內在的無力感和不確定性。

而那些成長背景長期處於高壓且負面的環境下,特別是自我價值感較低、易感焦慮的人,除了潑冷水之外,則更有可能展現出攻擊性和批評性的言行。這種行為模式不僅是在尋求心理上的平衡,也是一種試圖控制周圍環境和人際互動的方式。

(💡延伸閱讀:什麼是焦慮症? 焦慮的面孔:識別日常生活中的焦慮症跡象

自我批評

自我批評通常源於人對自己的嚴苛和不滿,這種心理狀態往往與自卑感、自我價值感低落以及深層的不安全感有高度的關聯性。當一個人對自己持有過度批判的態度時,他們可能在無意識中將這種批評態度擴展到他人身上,表現為對他人的冷嘲熱諷或貶低行為。

根據認知行為心理學,自我批評可能導致負面的思維模式,這些模式不僅影響人對自己的看法,也會影響他們對他人的態度和行為。在這種情境下,愛潑冷水的行為可以被視為一種對內心不滿和不安全感的反應。

而研究也發現,高度自我批評的人傾向於在人際關係中表達出更多的批評和負面行為。這是因為他們可能將自己對自我的成就和價值,以嚴苛標準投射到他人身上,因此,與他人的互動中也傾向表現出不滿和批評。

例如,一個對自己的工作成績持續不滿意的同事,可能會在團隊會議中對同事的提案表現出過度的批評,甚至在無關緊要的細節上挑剔。這種行為不僅是在對他人嚴厲,也是在對自己嚴厲,也顯示他們對於達到完美標準的掙扎。

總結來說,透過上述3種原因,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入理解愛潑冷水者行為背後的心理動機,也能以更加寬容的同理心來對待這些行為,使我們能採取正面性的應對策略,而不是單純的負面情緒反應或報復。

二、愛潑冷水者的行為模式

愛潑冷水者的行為舉止通常涉及多種負面或批評性的言行,這些行為不僅影響了他們與他人的互動,也可能對周圍人產生負面影響,以下是五種最常見的愛潑冷水行為模式:

負面評論

這種行為往往源於愛潑冷水者內心的不滿或挫敗感。他們可能會尋找機會表達消極觀點,以此來掩蓋自己的不安全感或自卑感。舉例來說:當一位同事在會議上提出一個創新的想法時,愛潑冷水者可能立即指出這個想法為何行不通,而不是探討其潛力或提供建設性的建議。

懷疑主義

對新想法或變化持懷疑態度,可能是因為他們對自己的適應能力和變化的不確定性感到不安。這種懷疑可能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機制,保護他們免受失控或失敗。像是:當朋友興奮地分享他們即將開始的新事業或新興趣時,愛潑冷水者可能表達對此計劃成功可能性的懷疑,強調失敗的風險而非鼓勵和支持。

否定他人感受

這種行為可能是因為愛潑冷水者在過去感受到被忽略或不被重視,因此他們可能會在無意識中對於他人的成就或快樂感到被威脅,並下意識採取否定的態度。舉例來說:當我們在家庭聚會中分享自己的成就,例如升職或取得學術成就時,愛潑冷水者可能會忽略或貶低這些努力與成就,使對方感到沮喪和不被重視。

對成功的嫉妒

當他人分享成功或快樂時,愛潑冷水者可能因為感到自己與這些成就或經歷相比不足而產生嫉妒心理,這種嫉妒促使他們出現貶低他人的行為。例如當一位朋友在分享他最近的旅行經歷或購買新車時,愛潑冷水者可能因為心生嫉妒,而透過貶低(例如說「這車不實用」或「那地方其實沒什麼好玩的」)的言論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消極預期

這可能源於愛潑冷水者內心深處的恐懼和不確定性。他們可能因為害怕失望或再次經歷挫敗,而習慣於預先設想最壞的情況。常見的情況像是:在規劃家庭旅遊時,愛潑冷水者可能持續強調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如壞天氣、交通堵塞等,讓人覺得無法繼續規劃下去,打消想旅行的念頭。

而這些行為確實會讓周遭的人感到生氣與消極,且會想要保持距離,不想走得太親近。但事實上這些愛潑冷水的人很多時候也沒辦法控制自己,反而他們可能有以下的心理需要:

他們正在求救

在某些情況下,愛潑冷水者的行為可能是一種尋求幫助的信號。根據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的理論,當一個人無法表達或滿足其基本的情感需求時,可能會透過負面行為來表達其內心的苦悶和困惑。這種行為被視為一種非語言的求救信號,表明他們可能需要關注、理解或情感支持。

他們想要引起你的注意

愛潑冷水者可能採取這些行為是為了吸引他人的注意。根據注意力偏誤理論,當人們感覺被忽視或不被重視時,可能會透過行為來引起他人的注意。對於愛潑冷水者來說,他們可能認為負面或批評性的行為,更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應和關注,那他們就會想要持續的做下去,尤其是在他們感覺自己的正面行為未能獲得足夠的回應時。

他們沒有別的辦法

心理學研究顯示,當人們缺乏有效的情緒表達和溝通技巧時,可能會透過消極或攻擊性的行為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和需求。這種行為模式可能是他們在過去的經驗中,學會唯一能夠處理挫折、恐懼或不確定感的方式

因此,當我們下次面對愛潑冷水者時,可以學習帶著理解、同情,以及耐心來面對他們不討喜的言行舉止,並認識到他們的行為可能源於深層的心理需求和情緒困擾,而非想要故意煩擾或傷害他人,這樣一來,我們便不會立即性的做出負面的反應,而會試圖保持冷靜和客觀,並嘗試從他們的角度去理解情況。但同時,這並不代表我們要容忍他們那些不恰當的行為或批評,我們可以透過有建設性的溝通來表達我們的感受,同時也理解他們的感受和需求,這種溝通方式不僅有助於緩解緊繃的氛圍,也有助於建立彼此更健康的互動模式。

💡想知道更多關於如何與愛潑冷水者相處的方式嗎?請點選:「生氣好?疏離好? 3個與愛潑冷水親友的相處之道

加入圈圈好友

你可能還會想看

其他文章推薦

當有人告訴你他想自殺,該怎麼辦? 與自殺傾向者的溝通心法

在科技發達的時代,我們時常可以透過社群媒體看到親友的生活狀況...

好想要離家出走,家人關係好令人窒息 - 了解3種常見有害的家庭關係

離家出走、逃避、逃家等,在家庭關係中許多父母其實是以為自己是...

離婚是好還是不好?從機會成本看離婚這檔事

在生活中,婚姻是一場美麗的冒險,但有時候這場冒險會變得崎嶇不...

不溺愛也不打罵:談父母管教中2個極端對孩童的影響 | 不可忽視的孩童教育

在少子化的社會背景下,許多獨生子女成為家庭的中心,父母的愛、...

完整四大心理攻略-心理諮詢/心理評估/心理諮商/心理治療的不同

因著台灣公私協力的提倡,人們對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逐漸加深,越來...

心理疾病有哪些? 精神健康疾病有甚麼類別

在我們的日常對話中,如「你有心理問題嗎?」、「真變態!」、「...

探索更多文章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