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直升機父母? 關於直升機父母的5個教養模式

2023-12-20

什麼是直升機父母? 關於直升機父母的5個教養模式

2023-12-20

什麼是直升機父母? 關於直升機父母的5個教養模式

作者:圈圈心理   729

你聽過「直升機父母」這個名詞嗎?直升機父母的隱喻最早出現在海姆·吉納特1969年的暢銷書《父母和青少年》(Between Parent & Teenager),其中一名青少年抱怨著:「媽媽像直升機一樣在我身邊盤旋」。 而這個新興的術語在表達的就是父母深切地關心他們的孩子,渴望保護他們免受生活中的任何挑戰和困難,試圖「幫兒女把路舖平,確保兒女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然而,這種過度的保護和介入往往會影響了孩子成長的需求,有時甚至會限制他們獨立成長的空間,讓他們無法喘息。


你聽過「直升機父母」這個名詞嗎?直升機父母的隱喻最早出現在海姆·吉納特1969年的暢銷書《父母和青少年》(Between Parent & Teenager),其中一名青少年抱怨著:「媽媽像直升機一樣在我身邊盤旋」。

而這個新興的術語在表達的就是父母深切地關心他們的孩子,渴望保護他們免受生活中的任何挑戰和困難,試圖「幫兒女把路舖平,確保兒女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然而,這種過度的保護和介入往往會影響了孩子成長的需求,有時甚至會限制他們獨立成長的空間,讓他們無法喘息。

而美國作家朱迪思·華納認為直升機父母的人雖然看似過度的「出席」參與兒女的生活,但在心理上卻是缺席的。因此透過本篇文章,我們將深入探討直升機父母的5種教養模式,以及它們如何影響孩子的成長。雖然我們知道每位父母的出發點都是好的,但在這看似好意的包裝下,我們也需要問自己,這樣的保護是否真的對孩子的長期發展有利?孩子是否有機會學習自我管理、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面對挑戰的勇氣?讓我們核對一下自己是否有下列五種教養的模式,若答案為是,那代表我們是時候練習放手了,勇於給予孩子犯錯成長的機會,使他們能解決所遇到的困難,成為身心發展狀態更好的孩子。

(🔍️延伸閱讀:家庭和諧的秘訣:5個日常小動作提升親密感

關於直升機父母的5個教養模式

許多直升機父母本意都是好的、良善的,想照顧並積極參與小孩的成長,對孩子也有許多好處,例如:他們的孩子會生活在充滿愛的環境中,感覺被接納,這些都可以幫助孩子建立面對世界的信心。

但問題在於,一旦父母害怕壞事可能發生在孩子身上,且擔心孩子可能會失敗時,就更憂心若不在孩子身旁下指導棋,孩子會很難記住或學不到東西,這些父母就很可能變成時刻盤旋在孩子身旁,不敢放手的直升機父母,而他們的教養模式可能會有以下的特點:

這種行為源於父母對孩子安全和成功的極度關注,這些父母通常不斷地監控孩子的行為,無論是在學業、社交活動還是日常生活中。他們經常過度介入孩子的決策過程,希望能夠控制和指導孩子的每一步。

舉例來說,一位直升機父母可能會密切關注孩子的學校生活,從作業到課外活動無一不管。他們可能會頻繁與老師溝通,甚至試圖影響孩子的成績或班級安排。在社交方面,這些父母可能會過度干預孩子的友誼,試圖選擇「合適」的朋友,甚至參與解決孩子的爭執。

而這種過度的父母介入會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根據發展心理學的理論,孩子需要適當的自主空間來發展他們的獨立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父母過分監控和介入時,孩子可能會感到被壓迫,缺乏自信,並且在未來的生活中難以獨立做出決策。

此外,過度的父母控制也可能導致孩子在情感上感到疏遠,影響他們的社交技能和人際關係發展,而長期在父母雙眼緊盯下的孩子,在成年後可能更易感到焦慮和抑鬱,因為他們沒有學會如何處理生活中的壓力和挑戰。

直升機父母可能會極力控制孩子的社交圈,包括選擇孩子的朋友,安排他們的社交活動,甚至介入孩子的爭執和衝突。舉例來說,一位直升機父母可能會試圖挑選他們認為「合適」或「有益」的朋友給孩子,或者過度參與解決孩子在學校或社交活動中遇到的問題。這種過度干預可能會阻礙孩子學習如何獨立建立和維護人際關係。

根據艾瑞克森社會心理發展理論,兒童和青少年期是人際技能和自我認同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孩子需要透過與同齡人的互動來學習社交技巧,包含如何建立友誼、解決衝突和發揮同理心。當父母過度干涉這些自然的社交過程時,孩子可能會失去這些重要的學習機會,漸漸與同儕的關係疏遠。

而這種過度的干預還可能導致孩子在與人的互動中感到不自信和習慣性的依賴,他們可能會覺得自己無法獨立處理人際關係,擔心在沒有父母幫助下無法應對社交挑戰。

其實許多父母都有這樣的問題,希望透過豐富的課外活動來確保孩子在學術、體育、音樂或其他領域的全面發展。然而,這種過度的安排可能會對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壓力和疲倦,因為他們沒有時間去探索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舉例來說,這類的父母可能會安排孩子參加各種課後輔導班、音樂課、體育訓練等活動,並常密切追蹤他們的進展和表現,這樣的安排可能會給孩子留下很少的自由時間和休息時間,使他們感到壓力過大和疲憊不堪,孩子可能也會誤認為父母親不想和自己相處。

根據發展心理學的觀點,兒童和青少年需要足夠的自由時間來探索自己的興趣、建立友誼和發展自主性,當這些自由時間被大量課外活動所佔據時,孩子可能會失去這些重要的成長機會。此外,過度的結構化時間安排可能會限制孩子的創造力和想像力發展,孩子們需要時間來進行自由遊戲和非結構化的活動,這對他們建立心理健康和創造性思維有密切的關連。

這些父母經常介入孩子的生活,試圖為他們處理各種問題和挑戰,無論是學校的作業、人際關係的糾葛,還是日常生活中的小麻煩。

舉例來說,如果孩子在學校遇到衝突或成績問題,直升機父母可能會立刻介入,與老師溝通甚至試圖改變情況,而不是讓孩子自己尋找可以更好或是解決的方案,或者當孩子在家庭作業上遇到困難時,這些父母可能會幫忙孩子完成,而不是鼓勵孩子自己努力。這項教養模式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品格,就好比現在新聞報導中所提到的富二代車禍肇事逃逸,這就有可能是因為他已經習慣父母幫忙收尾,不知道該怎麼靠自己解決問題,因而選擇逃離現場。

根據發展心理學的理論,兒童和青少年需要透過親身經歷和自我探索來學習和成長。當父母經常代替孩子處理問題時,孩子可能會失去發展獨立思考的機會,同時孩子感覺到自己的行動和努力無法影響結果時,他們可能會發展出學習無助感,這將對他們的身心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直升機父母可能在自己沒有意識的情況下,強勢主導孩子的生活,從學業選擇到日常活動安排,甚至到社交互動,都希望能夠按照他們的方式去規劃。

根據自我決定理論,人們需要感到自主和能夠控制自己的行為,才能有更好的心理健康。當父母過度控制和干預時,孩子可能會失去發展自主性和自我決策能力的機會,導致他們對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此外,缺乏自主思考機會的孩子,可能會在解決問題和創造性思維方面遇到困難,他們變成凡事都要問爸爸或媽媽,最後會變成許多人口中的「媽寶」、「爸寶」,這些都是因為他們長期依賴於父母的指導,而不是學習如何根據自己的想法和判斷行動。

從上述五個教養模式可以得知,雖然父母過分安排孩子的日程、過度干涉和參與孩子的生活,其實都是希望孩子在同儕中能脫穎而出,他們相信孩子只要這樣全力以赴,就必定能有很美好的人生。

但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些家長的行為並不是追求完美,更多是為了安撫自己內心的焦慮。他們擔心如果自己的孩子沒有像其他孩子那樣擁有某些能力或達成某些成就,就會被視為不合格的父母。這種來自社會競爭和比較的壓力,讓他們對於孩子可能會輸給別人感到恐懼。

這些來自父母自身的壓力情緒和不合理的期望,最終導致他們的孩子可能活在壓抑與痛苦中,他們會認為自己的存在彷彿是父母親人生的替代品,需要按照他們的意念走,才算得上是他們的好兒女,才能擁有他們的愛。

做父母的我們都希望為孩子提供最好的。然而,真正的愛,是需要給予孩子空間,讓他們自己成長和探索。不成為直升機父母的秘訣,在於學會信任我們的孩子,相信他們有能力面對生活的挑戰。

而我們可以與孩子建立清晰的界限,這不是說我們要放棄對他們的關愛和支持,而是要讓他們明白,他們的選擇和行為是他們自己的責任,我們可以提供指導和建議,但最終的決定應該由他們自己做出。因此,讓我們一起學習放手,用信任和愛來支持我們的孩子,幫助他們成為獨立、堅強和有能力的人。

同時,建立充滿信任的親子關係也至關重要,這代表著我們要聆聽孩子的聲音,尊重他們的意見,並在他們遇到困難時給予適當的支持,當孩子知道我們相信他們的能力時,他們會更有信心去面對生活的挑戰。

最後,放手讓孩子成為自己生活的主人,是一個勇敢且必要的決定,因為當我們給予孩子選擇自由和犯錯的機會時,實際上是在幫助他們學會自我管理和獨立思考,讓孩子未來更加自信、適應力更強,更有能力面對未來的挑戰。

💡想了解溺愛與打罵對孩子的影響?請點選:「不溺愛也不打罵:談父母管教中2個極端對孩童的影響

 

【課程推薦】了解如何從科學的角度了解孩子所處的發展階段,學會靈活運用可操作的教養觀念,育兒路上不苦惱。

給父母的親職課 | 幼兒發展認識早,育兒路上不苦惱

我的孩子有點獨特 | 進入兒童早療心態調適

免費課程線上觀看 影響你一生的家庭四模式 | 認識原生家庭的束縛

 

加入圈圈好友

你可能還會想看

其他文章推薦

兒童的心理發展階段,如何培養孩童健康之心理

高達八成的自殺學生在事發之前並未尋求幫助或學校輔導室,主要是...

拖延症如何治療改善? 從認識拖延症,改善你拖延的根本原因!

拖延症如何治療改善?拖延與懶散或偷懶有所不同,拖延是明知某事...

鈍感力意思與如何培養 : 建立你心理的「鈍感力」,包容自己的不完美!

鈍感力可直譯為「遲鈍的力量」即從容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傷痛,堅...

重拾平衡:養成5個好習慣助你戰勝自律神經失調

當面對自律神經失調時,許多人可能會感到迷惘和無助。你可能會問...

我到底喜歡什麼?實用5步驟找出自己真正的興趣

你是否也曾在辦公桌前發呆,心裡默默問自己:「我到底喜歡什麼?...

在人際關係中曾經感到被忽略嗎?關於「職場隱形人」的心理成因與調適之道

在這個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經常發現自己置身於人際關係的迷...

探索更多文章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