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失智症長輩溝通好難?你必須知道的3種溝通術
2023-12-28

2023-12-28
和失智症長輩溝通好難?你必須知道的3種溝通術
作者:圈圈心理 1897
與失智症患者溝通時,確實很容易感到沮喪—照顧者經常覺得像在對牛彈琴,失智症患者好像有在聽卻又沒反應;或雙方講來講去就是牛頭不對馬嘴、有溝沒有通;或是照顧者不知道該怎麼應對失智症患者的出招。
與失智症患者溝通時,確實很容易感到沮喪—照顧者經常覺得像在對牛彈琴,失智症患者好像有在聽卻又沒反應;或雙方講來講去就是牛頭不對馬嘴、有溝沒有通;或是照顧者不知道該怎麼應對失智症患者的出招。
然而,與失智症長輩溝通的困難是可以改善的,透過掌握一些有效的溝通技巧,我們可以減少這種挫敗感,並建立更加穩固和有意義的關係,而這些技巧需要需要我們刻意的練習,才能有效地改善我們與長輩的溝通方式。
在本文中,我們將探討三種有效的與失智症長輩溝通的技巧,一起學習如何站在他們的角度與他們對話,如何保持耐心和同理心,並練習在這個充滿挑戰的過程中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
(👉️延伸閱讀:長者心裡到底在想什麼?難溝通的原因|長者心理健康議題)
3種與失智症患者的溝通術
溝通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般人在日常對話都常發生因溝通不良而起摩擦的狀況,更何況是要與失智患者溝通了。因此,需先提醒大家:失智症就是會日漸退化,所以照顧者一定要做好心理上和照顧上的準備。換言之,照顧者要認清:與其抱怨「我說那麼多次、為什麼他都不聽」,不如改變自己比較快,再考慮到每種失智症類型造成的退化狀況有所不同,家屬也需要隨時做出調整。
而以下我們整理出3種無論患者怎麼變,都萬用且適合的溝通術,讓我們與患者溝通時能夠減少衝突及疲憊感:
當我們與失智症患者溝通時,很多時候都會想要辯論、否定,讓患者知道他們自己是錯的,但其實這樣的方式往往只會造成更大的衝突。因此,採取簡單和清晰的方式是非常重要的。隨著失智症不斷加深,患者在處理複雜的語言或對話能力會逐漸下降,他們的記憶、注意力和理解能力不如以往,因此長句子或複雜的指示對他們來說可能難以理解。
你可以試想,如果我們要求患者做一連串的事情,這對他們來說就像是試圖解開一個錯綜複雜的謎題,非常困難。但如果我們將指示分解成簡單、一步一步的小任務,這就像是能逐步揭開謎題的答案,對患者來說會容易得多。例如,我們可以先請他們穿上衣服,完成後再引導他們到下一個步驟。這樣不僅讓溝通變得容易,也讓患者感到更加舒適和有成就感。
此外,失智症患者對情感與溫暖的語言依然有反應,即使他們可能難以理解全部詳細內容,但他們知道你正在表達關愛。因此,使用溫暖、積極的語言可以幫助激發他們的積極情感,從而提高他們想溝通的動力。
隨著失智症的發展,患者的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逐漸退化,但他們對於非語言信號——如面部表情、身體語言、觸摸和聲音的調性——的感知能力依然還是存在的,因此與失智症患者溝通時,若多使用非語言的形式進行溝通,可以直接觸發患者的情感和本能反應,使我們也能感受到他們的回應。
非語言溝通在人類交流中占有很大比例,特別對這些想表達卻無法表達的患者來說,這或許是一種強而有力的溝通方式。比如,當患者難以理解複雜的指令或話語時,你可以以一個溫暖的微笑、一個擁抱、或者是輕輕的拍拍手背,取代嘲笑、指責或批評,這些都能讓患者感覺到關懷和安慰,而這些非語言的行為會讓患者的情感層面,感到被理解和被接納。
舉例而言,當家中失智症患者顯得焦慮或困惑時,你會發現無論怎麼用言語安慰他們可能都不太有效。相反,一個溫柔的擁抱或輕輕握住他們的手,可以傳達出安全和愛的感覺,幫助他們平靜下來,即使不說話也能讓患者感受到溫暖。
因此,當你覺得真的火冒三丈,無法和患者好好溝通時,不妨放下脾氣,以非語言的溝通方式來彌補語言溝通的不足,讓患者能感受到被愛的支持。
(👉️延伸閱讀:已經身心疲憊的你擔心總是告訴自己不能垮掉?關於家庭照顧者的自我調適)
這個策略為何是一種溝通呢?簡而言之,就是基於對失智症患者全然的理解,從內到外強調的是同理心和接納,而不是糾正或挑戰他們的感知。
在失智症的病情發展下,患者的記憶、判斷力和思考方式都會每況愈下,甚至隔一天就落差很大,而每個患者可能會生活在自己所認為的現實中,這個現實可能與我們所認知的現實完全不同。
因此,若試圖糾正患者的錯誤認知,往往會導致他們感到困惑、挫敗甚至是抵抗與衝突。相反,嘗試理解他們的視角,並進入他們的現實中與他們溝通,可以減少他們的焦慮,並提高溝通的有效性。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假設一位患者堅持說他要去上班,即使他已經退休多年,試圖說服他今天不需要去上班,可能會引起他的困惑和不安。相反,如果我們問他關於工作的問題,比如他喜歡哪個部分,或者今天有什麼特別的工作計劃,今天有哪些會議等等,這樣的對話就更有可能會讓患者與家屬都愉快許多。
所以,嘗試進入患者的世界,意味著放下我們對現實的堅持,用同理心和接納來理解和回應患者的情感和需求,這樣的練習雖然不容易,但確實最有效能減少患者的壓力和焦慮,也能提升家屬與患者溝通的品質,更讓患者感到被愛、被尊重和被理解。
(🔍️延伸閱讀:5種長輩溝通學,打造長輩緣不是夢|了解長輩的心理要素)
失智者雖然遺失了記憶,但感覺不會忘!雖然他們可能不會完全康復了,但他們的內心永遠會記得我們對他們的愛與付出,每位失智症患者都是獨一無二的,適合一個人的溝通方式可能不一定適合另一個人。
因此,我們需要不斷地尋找最適合我們親人的方式,同時也要學會調整自己的期望和態度,家人的目標是營造一個充滿愛的氛圍,在這個氛圍中,即使溝通遇到困難,也能感受到彼此一起想為患者好的連結。當我們在溝通中隨時秉持著耐心、同理心和愛時,即使言語變得模糊,這份愛仍舊清晰可見,期許我們都能與患者一起走過這段充滿挑戰,但也充滿愛的路程。
💡想知道失智症與阿茲海默症的差異嗎?請點選:「阿茲海默症有哪些症狀?一次認識阿茲海默症的預防與治療」
【課程推薦】你是不是也曾經感到對於照顧你們年邁父母的需求有些無所適從呢?或者面對同住長者的「灰」你是不是也快要撐不下去了呢?他們是我們生命中最親近的人,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漸漸的快把愛與責任淡忘,面對長輩的身心照顧,已經感到力不從心 ▶ 爸媽你在想什麼?認識長輩的身心照護需求(優惠價490元,原價890元)
你可能還會想看
其他文章推薦

在現代社會獨生子女家庭已成為一種家庭結構的常態。無論是由於父...

過年會感受到焦慮? 心理雜訊是我們從小到大生活的累積,可說是一...

在我們的日常對話中,如「你有心理問題嗎?」、「真變態!」、「...

每個人的轉職原因不同,大家都做的事,不一定我也一定要做,因為...

『面對失落感』認識失落情緒 : 放不下,是因為還有期待,我們會...

現代人追求快狠準的工作效率,也期待能在工作和生活上能夠滿足主...